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浙商理事会探寻企业抗风险之路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8-10-24访问次数:105

   浙江在线・浙商网10月24日消息(《浙商》记者司徒微微)前不久,拥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生产能力的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纺织印染企业之一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绍兴这两家大企业相继倒下。在经济寒流持续冲击下,浙商们深思着一个问题:如何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10月18日,《浙商》杂志社、浙商理事会主办了以“应对风险、稳健经营”为主题的浙商理事会十月交流会,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李生校、浙江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叶航作了精彩演讲,并和浙商探讨企业如何应对风险、稳健经营。(>>活动详情)

  浙商将渡过一个最艰难的时刻

  7月,义乌排前五位的金乌集团,董事长失踪;接着,兰溪的一新集团资金链断裂,董事长上吊自杀,到如今华联三鑫和江龙两家企业倒闭,影响很大。绍兴这两家大企业倒下,政府的积极援救起到了作用,但不可排除其他企业接下来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现在的危机不是局部的现象,而是浙企普遍存在的,绍兴这两家企业就打了“先锋”。“如果说绍兴再出现第二个华联三鑫、第二个江龙,政府还能救吗?还有实力救吗?可以说不可能。”叶航认为,以单个的案例来说,援救可以起作用,但是,前提是下面不再出现新的问题,若是出现新的问题或再有企业重演悲剧,政府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连串的问题预示着“冬天”才刚开始,大企业、龙头企业一旦出现倒闭,其债务链所引起的后发效应是抵挡不住的,债务消化非常困难。叶航预计,浙商将渡过一个最艰难的时刻。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转型

  李生校认为,应对危机的功能成为了企业自身的抗体,最早爆发的相信也将是最先恢复的。

  浙江的企业普遍都存在潜伏的危机,那么在这样的经济困局下,企业的出路在哪?李生校说,“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到转型。”金融体系会重新建 立,市场的机制会恢复,但最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处于初级阶段、粗放型的企业,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中生存空间必然越来越小,所以企业需要转型。在困难的时候,要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好,转变企业经营方向、用人模式、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管理。

  企业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的起点,是企业的一次革命,革命必然存在风险,如何在长期的发展目标和短暂的利润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李生效认为,首先观念要转型,传统企业到新的企业的转型过程当中,型有一个过程,如果观念不转过来,企业是无法成功转型的。从观念再到管理的转型,从粗放式管理转变到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企业的动力需要转型,企业需要良好的激励体制给予员工、管理者、合伙人前进的士气。企业转型还要靠队伍的建设,从员工到老板,但最根本的转型还是民营企业家的转型。

  在与企业家交流的时,李生校也表示了对担保业的担忧。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建议企业家先梳理一下担保对象,提高在担保方面的警惕性。

  大力度的财政扩张才能救经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叶航认为,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经济的“刹车”和“油门”缺乏前瞻性,在经济下滑刹车刹不住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大力度的财政扩张才能救经济。一种是政府直接拿钱,就像美国救华尔街的银行,绍兴这样做,但这只是极端的时候的做法,因为政府财力有限。如果是政府大力度用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在这一刻,实际效益非常好,但是这个时滞效应非常长。

  至于降低银行利息,叶航表示很难拉动经济。企业到了需要贷款的时候,利息已经不重要了。而没有受到资金链困扰的企业,投资则非常谨慎。对银行来说,降息可能更是一个副作用。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风险评估会加强,那么,以前在边缘的企业,利息降低之后,反而不能贷款。现在,中国的企业要摆脱现在的困境,政府就必须实行大幅度降税,给中小企业以喘气的机会。如果现在向企业要钱,无疑是“杀鸡取卵”。现在马上采取大幅度降税的手段,拉动企业投资,经济才能起来。

  广大浙商要相互支持

  现在,很多企业处在舆论关注点上,一些谣言对运行正常的企业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企业、媒体、银行之间的信任在这个时候被提到一个高度上,合作、抱团成为时下企业家们共同的心声。

  金田铜业不久前也受谣言的无妄之灾,副总裁丁星驰在交流会上对浙商杂志和浙商网及时给予辟谣表示了感谢。他认为,风波的出现和整个大环境是相关的,企业要重视谣言的影响,重视新闻媒体的重要性,而广大浙商也要相互支持。对于现在出现的危机,古今建设集团董事长李美赞表示,希望通过商会帮助企业整合。她说,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在非常时期,商会可以发挥沟通和协调的功能。在企业没出问题的时候,最好有人能帮助企业真心实意地做这些事情,这样可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