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为找商机 浙江民企“参军”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8-10-28访问次数:115

  2个月前,金华的王先生因为企业产品跟环保要求有冲突,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手头有不少军工项目的叶其(化名)。经过深入了解谈判,近日王先生终于签了一个军工项目合同。今年来,不少传统行业纷纷转型,军工又一次成为了热点。

  据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陈加福介绍,目前,浙江民营企业“涉军”的有81家,其中36家已经拿到了涉军许可证,有了生产资格,其他有些还在办理中。而据了解,2005年,“非公36条”出台前,浙江省在一定范围内涉军民营企业就已经有50多家。因此,尽管各地都在嚷嚷“民企破冰军工”,实质进展速度并不快。生产民用军工产品,行业大门依然厚重而神秘,不过,看着已经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开始尝到了甜头,浙江民企开始大踏步向其迈进。

  这是一条转型新路――敲开军工大门,甜头不少

  温州的德力西集团,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唯一的低压电器供应商,2003年10月16日,德力西的产品跟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云天。每当别人问起德力西产品质量,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就会说:神五神六成功上天是最好的证明。

  浙江嘉兴的天通股份,其磁产品通过了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公司凭借“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线”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成多项军工科研项目,充当了民用企业向军品领域发展的先锋。也正因为具备首家上市的民企军工概念,去年以来不管是牛市还是深度调整,天通股份一直拥有不少“追捧者”。

  民营企业要敲开军工行业的大门虽然不容易,但已经进入到该行业的企业已经享受了其中的好处:订单稳定,竞争少,同时也为企业添上了品质的光环。随着合作深入,“军技民用”不仅带企业进入了蓝海,还省却了巨额的前期研发费用,降低了风险。

  如今,众多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素以敏感著称的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军工行业有望成为下一轮争抢的蛋糕。据资料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参军”创造的产值,两年前就超过了30亿元。随着国家对军品市场的大力度放开,民企“参军”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最近,叶其的时间安排得很满,几个项目也进入了最后签署阶段,做军工项目“中介人”这么多年,他一直坚信,这个产业是光明的,一旦有人愿意并有能力推门进去,将是一片豁然开朗。

  浙江人又先行一步――数百家涉军民企,大部分在浙江

  10月9日下午,金华市电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德勇心情格外激动,因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过来,跟他一起探讨具体合作细节。这意味着,如果达成协议,金华将出现一个风力发电机设备制造基地。

  “很多高端技术都被军方掌握,国家每年都有大笔资金用于研发,实际上很多技术都可以用在民用产品上。”叶其说,2005年国家出台了“非公36条”,2007年底国防科工委又出台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都是为了鼓励非公经济把“军技民用”、“民技军用”结合起来发展,但实际操作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叶其指着放在办公室中间的F16飞机模型告诉记者,美国战斗机的外壳材料都是用复合材料做的,轻巧、硬度大,这项技术因此被用在风力发电机等设备上。而在中国,目前这些复合材料很难用于民用,因为设备掌握在军方手上,一般民营企业无法花这么多的钱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和设备中。

  “其实,军工订单一般量不会太大,只要经审批不影响军工产品制造,就可以用于民用。”叶其说,这样就能实现军技民用。

  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经给予很多引导。前不久,浙江省经贸委发布了浙江省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再一次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而更早些,国防科工委就曾经和杭州、宁波等地的民营企业进行过多次亲密接触。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军民技术转移与创新委员会副主任王晓平研究员就认为,浙江民企适宜生产高精尖的配套产品,浙江经济与军工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对接性。

  所以,在全国民企“参军”中,浙江又先行一步。据浙江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陈加福介绍,早在2005年初,浙江参与军品研制生产的民用工业企业就有近50家,并且已有不少企业获得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而据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数百家已获许可证的民营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浙江。

  过程是曲折的――3年才签一个单

  虽然,浙江企业勇于闯关的精神让他们在军工行业又抢先了一步,但实际上,这条道路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曲折迂回。叶其是“中间人”,这几年来,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困难他最清楚。除了准入制的层层关卡,最关键的还是民营企业做生意的惯性思维难以改变。

  周末,叶其还在工作,上午他见了一位做快艇的老板,一见面,对方就拼命吹嘘:“我们的游艇有8米长,出口到美国、欧洲……”接着就爆出一连串的问题:“你那有多少合同?报价多少?一年能有多少订单?图纸能给我看一下么?”

  对于在商言商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做生意确实就应该问这些。可叶其很无奈:军工项目都是有保密协议的,跟普通项目不同,即使双方达成意向了,还要签署各种保密协议、申请涉军资格,然后才能给图纸给订单。

  “这些现在都不能告诉你。”听到叶其这样的答复,对方显然不高兴了:这不是骗人么?什么都没有怎么做生意?

  拿出厚厚一叠已经积了一层灰的文件,叶其苦笑着说:“这些就是2006年签署的意向书,涉及178家企业,数量算多了,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要办许可证等原因,时间拖得太长,很多民企耗不起。”

  最近,来找叶其的浙江民营企业依然很多,可愿意留下来谈一次、两次、三次的,却仍然很少。“非公36条颁布至今3年多,尽管现在在体制、经济模式、资产等方面几乎都没有限制了,民营企业却总是欲尝又止。”叶其说。“军工行业是准入制的,门槛标准都是政府设置的,现在不少企业所谓涉军,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零件设备,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军工领域。”确实,“准入制”让不少民营企业只敢隔海相望,而不敢勇往挺进,据了解,从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一系列过程下来,真正能拿到军工订单,可能已经一年以后了。如果中途遇到点什么情况,还可能半途而废。“经过30年的发展,浙江民营企业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走的路线也趋向保守。”

  经过3年的摸索,烧了3年的钱,叶其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赢利模式,前期就帮企业拿项目,等订单到手再利益分成,因此直到现在,叶其的公司才开始有进账。

  不过,“如果一旦迈入这个门槛,就能豁然开朗。路是人走出来的,经过这几年前人探路,相信会越走越宽。”叶其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