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证交所中国争宠 民企海外上市再掀浪潮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3-12-12访问次数:521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是长热话题,但在这个长热话题中,往往特别提及“民企”。并非民企更适合或更踊跃去海外上市,内地市场的高门槛、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歧视、缓慢的发行速度等都使得民企不得不寻求海外出路。而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资源的外流,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格局中被“边缘化”的命运初露端倪。
我们试图通过这一组报道,对当下民企海外上市的图景、走向以及背后隐含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1月30日,温州市,“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成了全球5大证券交易所的“秀场”。伦敦证交所、新加坡证交所、香港联交所、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和上海证交所集体登台,奋力游说,当日到场的90多家温州优秀企业成了各大交易所争夺的对象。
闻风而来的还有投行、咨询、会计、法律等众多国际中介机构,野村证券、京华山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派出精兵强将,活跃在数百人的会场里,每换到一张名片都仿佛如获至宝。
“全球市场都在争夺中国企业”
“现在,全球市场都在争夺中国企业。”香港邦盟顾问有限公司(BMI)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卢华威的形容并不夸张。
近期简直成了香港联交所的内地推广月。11月17日,联交所设立北京代表处;11月25日,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率领联交所主席周文耀到上海谈沪港合作,第二天赶往杭州参加“浙江・香港周”活动,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吸引更多浙江民企赴港上市;几天后,联交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部副总监陈启兴又出现在温州:“香港创业板的主要对象就是内地民企。”
早在2年前,纳斯达克就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国区首席代表黄华国表示,在全球的证交所中,只有纳斯达克市场每家上市公司的做市商达到15个。
新加坡市场原来的客户主要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因为政治因素,近年也将目标转到了中国。1999年2月,中国乡镇企业鹰牌控股在新加坡公开招股上市;今年,新加坡证交所有16家外国公司发行新股,其中有12家来自中国。新交所市场署上市部助理副总裁凌东鹰宣称,新交易所543家公司中,有35%是来自传统制造业,十分适合中国企业。
伦敦证交所国际业务拓展部亚太总裁祝晓健也在会上表示,中国是伦敦证交所扩展国际市场的重点。上海市政府决策专家王冷一博士透露:今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伦敦证券市场去融资。
两地市场利弊消长民企流出加剧
卢华威分析说,历史发展、地理位置及中央政府支持等因素,造成目前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热潮。许多大型企业如中石油和中国电信等都在香港上市。同时,香港也很看中活跃的内地民企,积极推广。另一家国际投行上海代表处有关人士对记者分析说,非典过后,香港经济复苏,香港股市一路走强。“今年H股的涨幅在85%以上,香港的蓝筹股涨幅也在40%左右。在港股每天的成交量中,大约有1/3为国外投资者,每天40%的成交量来自中国企业股。”也是引发新一轮内地民企赴港上市热潮的原因。
另一方面,内地市场对IPO(首次募股发行)限制越来越大。以前,企业不愿到香港上市是因为过低的市盈率,溢价率,但随着国内“双二倍”(2倍净资产、20倍市盈率)的不成文规定,A股和H股市场已经越来越趋同。在上市成本上,按照融资比例计算,现在境内上市费用也不见得便宜。
更为重要的,在内地企业要上市得花3年时间,而在香港只要8到12个月,最快的甚至6个月就可以完成。据称正在排队等候在内地A股上市的企业有三千多家,而据近三年非正式统计,平均每年只批出八十多家,许多急需资金的民企已经不耐蹉跎。
香港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持续存在,若国家允许内地企业合法地输出外汇,到港进行借壳活动,可有效舒缓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对基础货币构成的压力。此外,内地与香港紧密经贸合作(CEPA)的推出也促进了两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