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楼不炒股的温州人--温州民企上市之惑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4-07-07访问次数:432
温州民营资本几乎遍及国内每一个省份,也在国际上开始显山露水,但在证券市场却难见他们的身影--至今还没有一家温州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温州民营企业对上市真的无动于衷吗?温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永远是一个异类?
民企上市即将破题
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竟然没有一个民营企业上市。温州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称至今还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有些尴尬地表示,这几年温州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确实没有多大的起色。
不过他们也透露,温州民营企业上市今年一定会实现“零”的突破,并希望在未来五年内使温州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目达到10家以上。
截至日前,温州的上市公司只有一家,即早在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浙江东日,但它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而13万家温州民营企业则全部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据悉,最有可能成为温州民营企业首家上市公司的是位于瑞安的中国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的上市准备已经全部就绪。该公司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上市工作已经是万事具备了。如果上市顺利,那将是温州民营企业第一次亮相美国资本市场,也是第一次在资本市场亮相。
瑞立集团创建于1987年,其前身是瑞安市重型汽车配件厂,1998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参股、合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组建集团公司。据瑞立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瑞立集团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逐步形成,瑞立集团将眼光瞄准了全球汽配产品5000亿美元的“大蛋糕”。而在境外买壳上市则是民营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提高国际知名度、将产品全面推向国际的一条捷径。
去年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过后,瑞立集团开始着手买壳上市的一系列工作。2003年12月9日,瑞立集团与美国KEATING银行签订买壳协议。之后,在两家美国壳资源中,瑞立最终选择购买Enchanted Villiage Zne“壳”公司。
根据美国对买壳上市主体的条件和要求,瑞立和香港一家公司通过并购资产,创办合资企业,该合资公司就是买壳上市的主体。瑞立集团有关负责人称,在美国买壳上市,接受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可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顺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瑞立集团此次借壳上市不仅比IPO(直接上市)简单易行,而且与纳斯达克的壳资源相比有两大优势:一是一旦反向收购,可实现90%以上的完全控股,而到纳斯达克买壳,通常只能拿到30%股份;二是价格低,壳价一般为50万至60万美元。有关人士认为,这可能正是瑞立此次反向收购的真实目的所在:“曲线”登陆纳斯达克。
除瑞立集团外,同样位于瑞安的另一家企业――浙江华峰集团也正在积极准备上市,这是一家专业生产聚氨酯系列产品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基地。该集团曾在先前的媒体报道中也一度被认为可能是首家上市的温州民营企业。
此外,报喜鸟、华仪电器、正泰电器、德力西电器也在低调准备。据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温州民营企业终结“零上市”已为时不远了。
炒楼不炒股的温州人
温州人炒楼不炒股的现象确实令人费解。
温州民营企业被认为是最善于把握机会的,在中国民企的方阵中,排在第一方阵的温州民企不在少数。在很多人眼中,最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企队列中,温州民企是最不应该缺席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的数据显示,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超过200家,所占比例近20%。其中,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有26家,约占民营上市公司总数的13%左右。然而,其中却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实,温州民企并不仅仅在沪深交易所中没有露面,而且也没有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中。
资本市场与财富增值的互动关系,可以从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找到最好的注解。在2003年胡润版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上榜富豪的资产总额累计达到1907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平均每人约1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榜的富豪中有48人控制了78家上市公司,还不包括部分参股以及隐性控制的上市公司。那么,在资本市场已经普遍被民企所能接受的情况下,领风气之先的温州民企却为何长期缺席资本市场呢?
曾多次到温州考察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认为,温州民企对上市不积极的原因首先在于,这些从原来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民企,通过股份合作改制以后,其内在动力比较强劲。因此,对于进一步改制上市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其次,温州民企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制造业,即便在企业扩张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大,这就决定了它们对资本市场关注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温州地区民间金融业发达,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可以比从银行更快、更直接地获得所需资金。
但是,这个看法并未完全被认同。
“企业想真正做大做强,上市是必经之路。”说这话的是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南存辉的这种表示,无疑说明温州民企并非对资本市场不感兴趣。浙江华达集团财务总监陈建根说,总资产6亿元的华达在浙江只能算中型企业,靠自身发展也行,就是很慢,如果要更高速地发展,就需要通过资本运作。证券分析师王孙乐则认为,没有经过现代资本市场风风雨雨的洗礼,温州人的市场素养很难得到大幅提高。
一般的看法是,有钱的温州企业对上市不感兴趣。原因之一和温州企业的产业结构有关系。温州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即使是处在扩张阶段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并不大,而且,惯以实业立身的温州企业更愿意一步一步地做大,民间金融的发达使得这种资金需求可以以更直接的方式得到满足;原因之二,和温州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有关系。在很多温州企业家眼中,资本市场意味着一种很虚的东西。甚至一些企业老总认为,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玩水,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特征使得温州民企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不利于企业规模经营,也不利于企业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影响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使得温州民企缺乏上市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及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