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让民企融资不再难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4-12-13访问次数:263

  六安市裕安区皖西羽绒厂,是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1~11月份,出口创汇700多万美元。由于融资环境等问题,加之贷款费用高,今年该企业所用的2000万元流动资金全是向朋友和经营伙伴拆借解决的。据调查,1~10月份,六安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给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只有8841万元,占同期各项贷款的1.02%。解决融资难,已成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

  民企融资难在何处

  家族式管理缺乏融资能力。目前,民营企业大部分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低级阶段。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创业初期,家族成员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成本较低,优势十分明显,有其合理性。但随着企业的成长,这种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最突出的表现是发展眼界不开阔,财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低。即使是那些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由于多数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晰,金融部门仍然不放心。正如霍山县嘉利达担保公司负责人所说:“产权不明晰的企业,我们不愿为其担保。”

  信用体系不健全是融资难的关键。一些民营企业信用缺失,拖债、赖债、逃债、废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形象,降低了信用度。尤其是那些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过“母体裂变”、“债务重组”等方式悬空银行债权的情况,使得银行信贷资产流失严重,导致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而对民营企业贷款采取谨慎、回避的态度。六安皖江水洗绒厂,是一家经营效益和信誉都较好的企业,可500万元的授信额度,使企业常为流动资金短缺而发愁。

  民营企业抵押担保难。近年来,六安市及各县区为解决民营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相继组建了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由于担保公司规模小、费用高、业务量少、风险高、谨慎保守等原因,对广大的民营企业来说,通过现有的担保公司来融资,无疑是杯水车薪。另外,民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时期,自有资金少,多数民营企业不能提供变现能力强的质押资产作担保,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而不易贷到款。尤其是新创办的企业,更是告贷无门。

  深化信贷制度改革

  目前,在宏观调控政策下,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更加慎重,贷款权限不断上收,过于强化授权授信和贷款风险责任。一些商业银行片面强调防范金融风险,采取“一刀切”政策,你的项目再好也不给你贷款,甚至提出不切实际的“零风险”口号,不敢或不愿意支持那些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即使公开授信的,贷款到位率也不足50%。这些审慎的做法,不仅造成企业“贷款难”,同时也造成银行“难贷款”,出现“两难”局面。到2004年10月,全市金融机构存贷差达6.119亿元。霍山县工商银行一位负责人对笔者说:“我们资金放不出去,也急。”

  因此,深化金融信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包括广大中西部地区在内的民营企业信贷管理体制显得尤为迫切。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应适当放宽市级二级分行和县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分支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不应片面地追求与市场经济不相符合的每一笔贷款都是“零风险”的做法。在明确贷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提高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放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抵押品种,积极推行以库存产品、无形资产等作为标的物的多种形式的贷款抵押方式,解决民营企业和部分暂时困难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同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使信贷周期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吻合,减少企业不能及时还贷而造成失信现象,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

  拓宽民企融资渠道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借高利贷来实现的,渠道单一。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国家应尽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尽快推出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创业板,为业绩良好而尚未具备上市交易条件的民营企业开辟柜台交易市场体系,办好作为股份代办转让系统的三板市场,建立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要抓住国家设立中小企业板的机遇,加大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挖掘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民营企业,从制度创新、发展战略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上市辅导,争取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争取政策性资金,充分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一步拓宽间接融资渠道。近几年,六安市部分企业通过职工个人入股、带资进厂等融资达2亿多元,有效缓解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