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民营企业首度获得能源牌照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5-03-24访问次数:276

  “这个项目我们已经等了两年,没想到审批得这么快!”张成如拿着那份“山东省建设项目登记备案证明”,难抑兴奋。

  张成如是山东星火科技研究院(集团的董事长,3月1日,其下属企业济南联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联星拿到了山东省发改委签发的“年产100万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高清洁高标号汽油项目”建设证。这是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颁布后,山东省向民营企业签发的第一张进入能源领域的“牌照”,也是中国向民营企业签发的第一张“能源牌照”。

  内幕

  三四天拿到批复意外尝到“头口水”

  “我们是在2月25日把申请交到省发改委的,也就是在国务院‘36条’颁布后的第二天。”张成如对记者说,“不过,三四天的时间就批复下来了,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济南联星将利用公司自主开发的专利生产设备和技术,建设年产100万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高清洁高标号汽油的项目;“我们的项目执行年限为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一期投资9800万元人民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张成如向记者介绍道。“中国是个‘多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推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高清洁高标号汽油的推广应用不仅仅‘符合’,而且属国家‘倡导’的能源及产业政策。”除此之外,张成如十分看好项目的前景还有投资收益率高的因素:40亿元的销售收入、2.95亿元的利税,只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及流动资金投资6000万元,回收期仅为一年。

  发展

  与两大石油巨头合作先挣点“加工费”

  济南联星是山东省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企业法人张成如是山东大学理学博士,1996年在济南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济南开发区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1997年采取“科技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济南联星。成立之初,这家公司主要为石化企业搞技术服务。

  张成如表示,济南联星这一项目的技术水平基本已达到国内“独家”,资金保障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的销售。“基本的方式便是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合作,进入他们的主销售渠道,走‘联合、补充’的道路,而不是‘竞争’。”张一再强调,100万吨的小项目,谈“竞争”简直是螳臂挡车――1995-2004年成品油消费量从7560万吨增加到1.3亿吨,未来10年需求量还要迅猛增长,平均增长率为4%以上,到2015年将超过1.8亿吨,而他们仅仅是年产100万吨。张向记者透露,此前联星已与中石油、中石化有关人士接触过,两大石油巨头均表示对他们的产品感兴趣,剩下的问题主要是利润分成:“我们肯定会掏出大块的利润给他们,甚至可以说,我们也就是挣个‘加工费’。”

  除进入两大石油巨头的主销售渠道,另一个方式是利用政府资源。目前,我国已有山东、安徽、河南等23个省市区开始推广使用甲醇汽油,山东济南、临沂、济宁等地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张表示,相比前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留住更多的利润。

  未来

  打破垄断坚冰民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两大石油集团既是企业又像政府,让这个行业长期以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不但垄断没有打破,反而强化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使他们有可能变成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阻力。”3月7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接受了每日商报记者采访,对“36条”的明确时间表充满了期待。

  民企进入能源领域的呼声一直贯穿于垄断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仅有极少数的民企通过迂回的方式进入,且大多集中在产业链条的中下游,如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成品油销售、燃气终端产品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的对放开期限日渐临近,国家对相应的政策开始进行调整。2004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2004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说,“凡是进入能源行业的,我们没有戴帽子,没有说非要国有企业。有条件的企业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这使民营企业看到了希望。

  其后不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36条”得以出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尽管“36条”意味着能源领域的垄断被打破,但相比于三大石油巨头,民企的力量几乎微不足道,因为这一行业不仅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实力,更需要经验与技术,因此民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当然,能源行业利润诱人,如果确实有能力进入这个行业,对民企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市场机会。”前述分析人士说。

  “济南联星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生产设备和技术,进入投资小、见效快的中下游产业,开发生产清洁能源,既符合自身实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造福环境,”齐鲁证券一直关注能源行业的分析师闫鹏认为,“这种进入方式值得众多民营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