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民企简报

华立系:国际化冲动下的收购和“试错”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5-03-28访问次数:312

  两次精心选择时机的收购

  从2001年开始,已经在国内成功实现买壳上市的华立集团,在最近的三年中做了两件轰动性的并购事件:收购飞利浦位于美国的CDMA项目和国内上市公司昆明制药。

  这两件收购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华立买下的CDMA,让国人激动的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买下CDMA的核心技术,试图打破拥有CDMA专利技术的高通公司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华立将国内青蒿素产业的龙头企业昆明制药揽入怀中,则让人对其成功打造新的产业――青蒿素产业充满了希望。

  华立的主业是电能表,为何要在主业之外伸伸脚呢?按照华立集团总裁汪力成的说法“电能表行业本身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作为民营企业的华立希望企业不断地做大,希望跳出仪表行业来发展,……”。这就是华立多元化的原始冲动。

  凭借成功收购重庆川仪和恒泰芒果这两个壳的经验,华立收购的技巧在CDMA项目和昆明制药中再次显现:收购CDMA项目是在911事件发生不久,美国股市大跌的情况下,飞利浦急于找买家;收购昆明制药,则充分利用了云南省政府在2002年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国退民进”的战略。

  两件收购案的交易价格也十分划算,而且被收购对象在业内的地位也十分尊崇。华立由此,进入了两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而且这两个新领域,都与国际化有关――

  ――选择在一个新的产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切入――掌握CDMA的核心技术,等于掌握国内迅猛发展的手机产业链的上游技术环节,华立试图将美国的研发技术优势和中国的市场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在新产业链中确立新的优势。

  ――青蒿素是治疟疾的中药原药,华立先是大量种植青蒿素,掌握产业链的上游,进而沿着产业链往下走,收购的链条中下游的龙头企业――从事青蒿素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收购昆明制药即是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青蒿素主要在中国种植,所治疗的在疟疾主要发生在非洲,在主要的种植国布局好青蒿素上游产业链,一旦国外巨头想要在国内收购原料药,一般情况下,拥有垄断地位的华立就有很大的话语权了。

  这是两个精巧的构思,在逻辑上也十分严密。可是,后来的遭遇却出乎操作者的意料:

  CDMA项目:没有系统支持的整合举步维艰

  2001年,华立收购了飞利浦位于美国的CDMA项目,媒体纷纷惊呼中国民企开始大步走向世界,打破高通在CDMA上的垄断指日可待,就连美国的专业媒体,也相当关注此次收购,汪立成本人还被评为。

  但是时至今日,3G呼之欲出,可华立的CDMA项目却悄无声息。

  据笔者了解,华立集团当时决定收购飞利浦的CDMA研发部门,动因就是希望通过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保持继续的高速成长。

  收购完成之际,业界形成了一个错觉,以为华立买下并掌握了CDMA核心技术,可以与拥有CDMA专利技术的高通公司完全竞争。

  可是,华立失算了。原来,飞利浦与高通之间关于CDMA芯片有一些秘密交叉协议和授权协议,收购后,华立只拿到了CDMA2.0G和2.5G前半段的技术,而2.5G后半段的专利技术还控制在高通手里。

  这样,形势就十分明了:如果华立CDMA项目要往上走,必须自己研发,而其投入的资金是相当巨大的,有媒体报道,每年需要千万美元以上的投入。更令人头疼的是,华立研发出来的产品落后于高通,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像国内的联通,其CDMA项目买的是高通的专利技术。

  研发出来的东西鲜有订单,同时由于华立是新来者,过去电表行业的所积累的技术资源无法为CDMA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背景支撑,缺乏系统的技术资源支持的项目运转,每前进一步都是新的,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这样,华立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一个中国企业罕有的困境中:从电能表微薄的利润中,抽取巨额资金,花巨资去雇佣美国的人才,购买美国的机器,在美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跟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美国对手进行技术比拼……。

  而在自己熟悉的主业里已经取得霸主地位的高通,面对华立,则显得闲庭信步……。

  据悉,目前华立通信在TD-SCDMA上已投入了2亿元人民币,而且,面向3G的研发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四年后,不堪CDMA之重的华立开始转向:1月初,华立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华立信息产业集团的子公司)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签署了TD-SCD-MA终端合作协议。华立、大唐双方将基于大唐移动的联合解决方案开发TD-SCDMA商用终端,并参加信息产业部组织的TD-SCDMA准商用测试。

  对此,有专家认为,夹缝中的华立不得不放弃对撼高通芯片核心技术,转向小得多的市场――TD-SCD-MA技术市场,在高通技术的市场空隙里寻找生存空间。

  青蒿素:前后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击

  华立医药是华立集团为一个新的战略――进军医药行业而设立的,这个公司最为令外界关注的是从无到有,通过收购、整合,重新塑造并拥有了一个新的产业链――青蒿素产业链。

  青蒿素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按照西药标准研发的中药。该药主要应用于治疗疟疾。据介绍,由中国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俗称青蒿素类药物,被全球医学界公认为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抗疟药物,主要出口对象为非洲。

  2000年,华立控股开始整合青蒿素产业。四年间,华立在原料生产上下功夫,先后投入巨资,人工培育优质种子,使青蒿素的含量提高到了平均千分之八到千分之十;期间还收购湖南吉首制药厂,控制中国青蒿素产量的80%以上;组建北京华立科泰医药有限公司,建立起了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投入的数亿资金,终于使华立建立起从种子培育到国际营销的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

  华立花了四年时间,斥资不菲,辛勤打造的青蒿素在今年碰到的一个重大的机遇:全球的医疗机构终于改变过去的作法,转而采用新的中药制剂青蒿素(artemisinin)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2004年7月底,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计划2005年将在重庆酉阳采购1亿人份的青蒿制剂;过去不赞成采用青蒿素的美国、英国等主要捐助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都欢迎这种新药,

  可是,在这个重大的机遇面前,走了先手的华立突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