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义为炼油卖掉金义公司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5-06-13访问次数:452
通过一个浙江商人经历的三次转折,我们来试图探讨民营企业主们20年来所经历的艰辛的思变历程
贸易起家-壮大食品业务并成功在新加坡上市-转型重工业――炼油这被陈金义比喻位人生三大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浙江的大量民企都努力“重型化”的时候,浙江已经开始普遍的拉闸限电,估计今年的供电局势将更为恶化:能源短缺成了所有矛盾都针对的症结所在。
就在这时,缄默三年之久的浙江富豪――陈金义忽然站了出来,宣布从重化工业的最根源处――燃料油领域切入市场。陈金义表示,三年来,他放弃了无数赚钱的机会,埋头于从重油(油渣)提炼高能燃料的项目,如今,他终于有了收获――只要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金义集团的工厂就可以大规模生产某种神秘的,但是能够替代柴油的新能源。
另类“重型化”
秉性钢直的陈金义历来行事出人预料,这次也不例外。在消费品领域经营十多年后,陈金义觉得这些已经极度竞争的行业,经营起来味同嚼蜡――门槛极低,前期积累的优势在更雄厚的外资面前丧失殆尽,每年都有打不完的价格战、广告战和经销商战。
从打到头破血流的食品饮料业鏖战中向外看,陈金义清楚的看到了一个事实――“最大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陈金义说。
今天,所有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的领域都已经荆棘从生,而真正还能产生暴利的是那些监管严格、开放不彻底的垄断行业――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等。这些处于国资垄断中的产业大多份量很“重”,能源则是重中之重。
于是,陈金义决定开始一次新的商业历险。寻找能源领域的缝隙市场,利用新技术的突破,将缝隙市场的边际效应扩展到尽可能的大,最终挖掘到能被掌控的、别人无法竞争的“持久富矿”。
新的市场机遇因为能源领域的变革而产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在积极进行建立石油战略储备、花巨资开展煤液化制成品的工业化工作,以求缓解能源紧缺。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炼油企业采取的是焦化加工的路线,即用高价进口的原油生产国产的焦炭,然后以极低价格出口,这种花大价钱买回“金子”却出口“沙子”的局面,令中国的能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
但将原油提炼后的油渣――重油通过加氢,或者加水等逆向反应,在重油中提炼燃料油,这是一个变废为宝、减少原油进口的过程。
据透露,30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重油加氢装置,需一次性投资约250亿元人民币,但是投产之后每年可以减少原油进口1500万吨。如果平均每吨进口原油价格以2000元人民币计,则中国每年可减少进口原油成本300亿元人民币。2005年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李华提出的用渣油(重油)加氢工艺路线增产成品油来替代部分柴油、煤油,降低原油进口的方案广受关注,李华的方案不仅能再生能源,而且可以降低燃料中的有害物,提升我国油品质量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方案。
从1996年开始,陈金义便开始关注“重油乳化”这一技术,但是苦与无法找到成熟的技术。当时全国已经有50多个类似的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但是都有一些诸如最终产品不稳定、热值不高、含硫超标等无法克服的弊病,陈金义投了300多万也没产生效果。直到2002年下半年,陈金义遇到了武汉中科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专家王先伦,他研究的技术似乎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克服前面所有的问题,这让陈金义看到了希望。
经历了一系列运筹帷幄,陈金义和王先伦合作的浙江金伦晓霖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陈金义的能源产业运作平台。2004年,在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的原金义矿泉水厂的地基上,一个5万吨燃料油试生产车间耗费了陈金义2800万元现金,而这只是巨大投入的开始,根据陈金义的预期,金义集团不久还将在浙江台州市玉环县兴建一座年产720万吨的生产基地。
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对金伦油和质量、安全和环保等一系列审查和检测,2004年9月9日,可替代柴油、煤油、重油,在柴油发动机中使用的新型燃料油“金伦油”正式下线。当生产线上流下来黝黑的“金伦油”被装入南京依纬柯汽车,并持续运行1万多公里之后,陈金义终于忍不住心情澎湃了。
2005年5月中旬,陈金义向记者出示了大量资料,以证实金伦油的优越性和战略意义。
国家投资数十亿启动的广东湛江“奥里油”项目也是一个重油乳化的过程,但只能够生产热值7400卡的产品,而“金伦油”的热值达到11000卡。而且“金伦油”稳定,长期储存也不能够产生分层或者沉淀。另外,如果不计研发和设备投入的摊销成本,每吨金伦油的实际成本比可替代的0#柴油便宜至少1000元。
生产“金伦油”的意义是,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每年自己提炼出产生的重油有1600多万吨,进口的是则多达2400多万吨,目前的环保政策已经严禁企业燃烧重油,如果能够将这些剩余的重油中的一部分进行深加工,然后以柴油替代品的身份进行销售,则将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五百公斤水加进去,和一吨的重油经过化合反应,后变成了一吨半的新能源,找不到任何的水了……科学家们都说不可思议”,也许是因为太激动,类似这样的对新产品的极度褒扬,使陈金义的项目受到了一定范围的置疑,有媒体更是将陈金义的项目和几年前“水变油”的骗局联系在了一起,这使得陈金义大为光火。
“这不单单是名誉问题,我已经把自己一个上市公司,一个集团公司所有财力都投进去了,如果是一个骗局,只可能是在自己骗自己”,陈金义激动地说。
很显然,陈金义愿意用近20年从商里程所积累下来知名企业家的声誉,以及其企业集团数亿的资产来对这一所谓“水变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担保,并义无返顾地坚持下去。
义无返顾的投入
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3月22日,陈金义企业在新加坡的上市企业――新加坡Vgo有限公司(Vgo Corporation Limited)发布重大股权变更公告,陈金义将15.42 %的Vgo股份全部转让给一个名为“毛永辉”(音译)的人。
据证实,陈金义已经把其最核心的资产――金义控股的股权转让,置换成现金准备继续追加对“金伦油”进行投入。显然,为了支持新的项目,陈金义已决定破釜沉舟。
浙江金义集团组建于1993年,净资产超过5亿元,员工近3000人;其下属公司金义食品的产品纯净水、牛奶、乳酸饮料和果冻等饮料产品,是市场的绝对先入者,10年前,这些产品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2.1亿元,但是金义食品并因此确立自己的领头羊地位。
2002年10月,金义集团将下属金义食品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富豪吴振华家族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电子体育世界(eWorld of Sports.Com)合并,陈金义持有其中31.54%股权,为实际控制人,金义集团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2004年2月,eWorld公司更名为Vgo公司,金义食品也变革为杭州维力佳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调整为针对儿童市场的健益乳品。
在食品饮料领域,陈金义屡屡出击,做过数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2001年5月,浙江金义集团携3亿北上黑龙江,重组隶属黑河市政府的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改为黑龙江金义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的陈金义宣称将立志成为中国的“水王”。
然而,尽管每瓶售价高达20元人民币的五大连池水借助eWorld连锁店的网络,出现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但高价而“小众”的定位,使得金义五大连池水并没有有通过内地市场的考验。
据报道,截止至2005年,黑龙江省金义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尚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额高达600万-700万元。行业内人士分析,亏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设备投入大,但产量不高,另外一个原因是矿泉水产品的单价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1997年,看好西南市场潜力的陈金义投资1500余万,在三峡库区接收兼并了重庆涪陵市5家集体企业,组建产销饮料的浙江金义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但是几年之后,这家企业终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关闭。
同时,陈金义对旅游休闲产业也有投入。2000年,金义组建浙江金义集团新天地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兴建桐庐县琴溪香谷景点,后又投资5000万元购买富阳市富春桃源景区40年经营权。另外,陈金义曾经投资过酒店、中文搜索引擎、高速公路、制药厂、水电站等项目,这些多元化的项目或有斩获,但是均无法成就金义集团的食品、饮料主营。
2002年,当“金伦油”项目有了眉目之后,陈金义决定主业转型,并停止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
几乎同时起步的宗庆后、王均瑶(已故)与陈金义一度是浙江食品饮料行业的三架马车。通过持续地专注经营,产销超过100亿的娃哈哈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宗庆后的个人资产也已经上升到《新财富》2005年统计的24.8亿,而去年去世的王均瑶则通过前两年参股武汉航空,炒作温州出租车牌照、收购上海黄金地段的烂尾楼等运作,资产已经迅速翻倍。
三年来,放弃了投机房地产发财的机会,却孤注一掷地投入能源业,陈金义说:“时间,感情,这些对金伦油项目的投入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三年前,任何一张中国富豪榜上均会出现陈金义的名字,但是如今,陈金义已在富豪榜单上销声匿迹。整整三年,只有投入,不见产出,而对手们的身价却在不断翻番,陈金义的心态会如何呢?
对此,自称是“屡败屡战”陈金义强调,“在过程当中千万不要给任何人下结论”。
像可口可乐一样掌握核心配方,不断输出技术和配方,在全球建立各种“金伦油”的生产基地,因为确信“金伦油”项目未来蕴涵的巨大商机,驾驶着奔驰500轿车的陈金义牛气万分地说:“百米赛跑我是冠军,一千米赛我落后了,但是一万米跑我是开着奔驰参加比赛的,谁能跑得过我”?
20年的思变历程
有观点认为,诸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尚处于早期的市场经济征候中,有着诸如“小富即安”、家族化管理、短视与投机导致的战略匮乏症、盲目多元化,以及融资渠道不畅等多种问题。
陈金义近20年创业,以及陈金义自认为遇到的最关键的7次机会,无不和陈金义本人及其企业所处的阶段相辅相成,这些都将成为经典的民企研究蓝本。
80年代初,陈金义只是一个做蜂蜜生意的小伙计,500元是他起家的本钱,那时候,“赚钱”显然是陈金义思考的第一目的。但是中国股市场给了陈金义第一次机会,使得他1992年就有了5000万的资产,而被称作“陈千万”,“小富即安”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1992年,怀揣大叠人民币的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陈金义现象”一时间轰动全国。当时,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转轨的步伐刚刚开始,在这种万事懵懂的状态中寻求发展,民营企业显然还存在着许多无法逾越的的社会和制度障碍。陈金义“胆大妄为”的举动,其背后是在国家制度松动后,对社会和思想障碍的一次坚决的扫荡,第二次机遇的象征意义,以及陈金义由此获得的名声,远远大于陈金义收购上海的商店所获得的实际收益。
陈金义的第三次机会,是他用管理变革的手段,甩开助他创业的亲人们,向“家族制”管理开刀。
1998年,陈金义强硬地勒令其大哥退职,二哥退休,叁哥“连降叁级”,就连他的妻子,也同样被逼到了二线。金义集团的管理层被陈金义裁减60%,有30多位“陈氏”高管或降或辞或进修学习。在家族制管理风行于民营企业的大环境下,陈金义引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的行为,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尽管陈金义推行管理多元化的实质效果有时候会不太明显,但是其雷厉风行地要打破家族制经济、家长制管理,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显然是看到了常规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存在的弊端,缺乏竞争机制或者是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真正的经理层会议没有形成……这些弊病已经开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
第四次机遇,是陈金义身处“国退民进”大潮汹涌之中,国资退出后,留给民资留下的种种市场和产业的诱惑。从黑龙江到重庆,陈金义所经历的,大多是盲目多元化和扩张的陷阱。在这次大潮的后期,陈金义开始考虑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重油乳化项目。
经营金义食品业务并成功在海外上市,无疑体现了陈金义对融资渠道扩展的大胆尝试,在2001年到2002年,国内证券市场对民企尚无开放的先例,而民企海外上市的渠道也没有如今天那样畅通,陈金义的第五次冒险,尽管没有立杆见影地从新加坡证券市场拿回现金,但却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第六次机会,也是陈金义唯一主动放弃的机会。2003-2005年三年,上海、杭州及其周遍地区的地产价格膨胀了500%到1000%,无数民企利用地产泡沫的膨胀,将自己的资产翻了好几番,绿城的宋卫平、广厦的楼忠福、同方的朱志平等地产新锐迅速崛起,但陈金义却选择了放弃。在陈金义的企业群中,没有出现一家以房地产为名的公司,陈金义说,即便他有把握拿到杭州最好的地,也有足够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动。
以投机为特征的所谓“民营企业战略匮乏症”,在地产泡沫中暴露无遗,南都、华立……这些公司的地产业务经营太出色,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了其赖以起家的本业。陈金义没有去把握这个机会,因为他急于抓住下面的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正是陈金义寻找的,被认为能让企业获得长久生存之道的机会。
2003年之后,拥有22.2亿资产的钭正刚通过其锦江集团开始投资电解铝,有17.2亿资产的浙江纵横轻纺集团董事长袁柏仁开始投资重化工业,奥克斯的郑坚江也在投资汽车……浙江的企业界“从上到下都在考虑向重型方向转化”。“重型化”方案,似乎成了医治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虚弱症”的一剂良方。
在第七次机遇面前,陈金义给自己挑了一个炼油的项目,并且考虑像可口可乐一样不受工业化的限制,输出配方、输出技术、输出品牌。在陈金义内心,炼油将和做贸易易、成功在新加坡上市一起成为最有意义的三个转折,陈金义将把自己的全部时间、财力、激情全都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