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爵溪集百余世界品牌 借船好出海造船闯世界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5-06-20访问次数:153
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本地人口仅有1万余人的宁波象山爵溪街道,有着一个看起来似乎并不符合的美誉:“中国针织名城”、中国最大的针织出口基地之一。这里,聚集着400多家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每年产出的3亿多件针织服装占全国针织品出口额的5%;聚集了阿迪达斯、耐克等100多个世界品牌针织服装的定牌加工生产,这里的针织产品的外向度达到了95%以上。
产业集群优势、完整的产业配套,经过20多年的生产和经营积淀,因此,对于突如其来的各种变故,他们更多地看到了危机中的契机,并及早动手做好应对的对策和措施。
遭遇特保,老路行不通了
6月12日,虽然已近初夏,一股冷湿空气夹杂着阵雨压在象山爵溪上空,让人颇有点措手不及。走在布满针织企业的振瀛路上,伴随着迎面扑来的海风,禁不住打了个冷颤。
此时,注视着窗外那灰沉而阴冷的天空,坐在办公室里的蒋伟明的心情同样阴冷,紧皱的双眉迟迟没有舒开。
“谁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蒋伟明再次发出这样的感叹。蒋是象山甬发针织厂厂长,本寄希望于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能大展拳脚,但在一阵阵袭来的“特保”、“设限”、“反倾销”风波面前,美好的梦被一次次击碎。
“看来按老路行不通了。”蒋若有所思地说。和这里的很多中小企业类似,从当初的夫妻作坊起步,尤其是搭上出口贸易之船后,公司发展很快,如今已做到了年出口额900多万元的规模。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加工一件文化衫只赚四五毛钱、仅以量取胜的赢利模式遭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当国际贸易面临重重困难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外贸出口模式变得更加脆弱和不堪一击。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来了不知道怎么应对。必须加以调整,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经过几番内心的斗争后,蒋为自己的针织厂开出了这样的药方。
龙头企业沉着转身,曲线救市
这几天,象山锦江针织厂的调整基本到位,新建的1200多平方米厂房内,纺织工人们正在精心裁剪、制作各种款式独特的日本少女装,似乎丝毫未受特保风波的殃及。“这些还得归功于早先的外贸调整。”该公司董事长陈胜告诉记者,早在前年,感觉到欧美市场的不稳定,该公司就转向开拓日本等市场。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7个日本品牌女装的加工基地。而这仅是开始,选择了各项技术要求严格、附加值高的日本女装加工,另一个意义则是积淀一定的设计、加工技术,他的计划是注册属于自己的商标,走自主品牌之路。
无品牌的外贸加工生产,促进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是爵溪针织崛起的一个捷径,但爵溪人的目光并不局限于此。从低层次的加工起步,他们的目光投向自主研发的投入和设计功能的提升,如今在爵溪,已经涌现了“巨鹰牌”T恤和宁波甬南针织的“伟绅牌”系列服饰等省名牌,恒大针织、力宏针织等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在南非、西班牙等地注册了了商标,瞄准品牌经营。
与此同时,对于壁垒重重的欧美市场,很多企业并不轻言放弃,而选择了“借船出海”模式。对欧盟出口已占公司出口总额的40%,在这方面早有经验的浙江巨鹰集团准备再度出击。为尽量避免中欧双方达成的《备忘录》对出口增长率限制的影响,该公司正考虑扩大已在柬埔寨设立的工厂的生产规模,把国内加工的半成品布运到柬埔寨生产成衣再出口到欧美等市场。该公司傅总经理说,国内纺织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扩张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这也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与此类似,当地的甬南针织、恒大针织等也在酝酿着这样的“曲线救市”策略。
事实上,对于占据当地工业生产总值近80%的针织行业,当地有关部门非常关注,也在酝酿着一些积极的动作。鉴于当前国内同行无序竞争的压力以及“针织之乡”龙头企业少,而大量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企业占重头的情形,爵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国夫建议,要在全象山市乃至全国建立起一盘棋意识;尽快组建一个或数个针织航母,不但能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还能从根本上消除无序现象的产生,从而促进爵溪针织业的二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