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广东博士考察团走进内蒙古纪实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03-27访问次数:90

  阴山下辽阔的大草原变成了羊城晚报财富沙龙的新舞台。

  3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社科院的专家们与广东远道而来的博士、企业家们进行了一场倾情对话。

  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这样评价:这是一场“中国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广东”和“在新的二十一世纪正在崛起的内蒙古”的对话。

  对话1

  内蒙商机

  正在做大的蛋糕

  内蒙古,是令远在大海之边的广东人心驰神往的神奇地方。大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敖包相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吉祥三宝》等给了我们对大草原最初的启蒙。其实,从已发掘的大窖文化、河套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遗址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从石器时代起,人类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并留下了大量的人类早期文化的足迹。

  内蒙古近年发展取得了惊人成就,2002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拿到了“全国GDP增长第一”的头衔。伊利牛奶、鄂尔多斯羊绒衫、内蒙古小肥羊餐厅等在广州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牌。自治区委副秘书长王中和认为,内蒙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又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内蒙古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内蒙拥有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丰富的能源资源。

  博士们也认为现在正是内蒙商机无限的好时机。

  提前三天先到内蒙进行考察的姜理博士来自交通物流行业,他认为只要寻找好切入点,以项目带来资金与资源,既有人才的输入也会有发展可求。搞房地产园林设计的段咏新博士则认为呼和浩特市的房地产建设正处于上升期,大有可为。IT专家张昊则认为内蒙古的工业化还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他对其信息化的程度很感兴趣,将来有合作的机会。

  医学博士邓宇斌提议内蒙可尝试建设民营医院。在座的专家也同样认可:“如果内蒙建一个专科的、技术管理设备都一流的医院,就可以覆盖周边比如华北、陕西的北部病人。”

  随行的企业家们对内蒙的市场也表示了很大的兴趣。采诗集团的董事长林镇才认为广东的企业可以出资金、技术,通过羊城晚报这个桥梁与内蒙人一起合作。

  对话2

  偏远区域

  不是落后代名词

  双方都谈到了区域差异性。内蒙古的专家们认为地处偏远的内蒙仍以粗放型经济为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型产业和现代化产业比重小;同时,利用外资的规模较小,口岸经济发展较慢。相比广东,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

  在德国读书工作的汽车制造专家石柏军博士却持异议。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区域差异是否成为贫穷落后的借口?他认为国外不少工业大省都是在偏远地区,但由于有制造业支撑同样闻名于世。所以,石柏军建议内蒙可开发钢铁制造业生产基地,如汽车生产等等,渐从能源消耗大省向制造业大省转型。此提议得到了在座内蒙专家的一致认可。

  除了制造业,食品专家唐书泽博士认为开发内蒙的食用农副产品领域很有市场,许多内蒙常见的奶制品,如奶酪、奶豆腐等其实都是很健康的食品,要推向全国。南湖国旅董事长赵祈认为内蒙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据了解,呼和浩特正计划在当地开发一片具有内蒙民族特色的旅游特区。

  同为内蒙人但现在广州工作多年的邓斌博士认为,内蒙也可以像珠三角一样建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为内蒙人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话3

  引进人才

  不一定要“孔雀西北飞”

  人才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座的博士认为自治区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问题。另外,在内蒙古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内蒙古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人才。做博导又做管理的张新政认为人才的需求是个金字塔形的,内蒙需要的并非全是精英,而是有专长的人,通称的“灰领”和“银领”的人才。羊城晚报总编辑张宇航趁在北京开会的空档,也赶到呼和浩特参加了这期的特别沙龙,他认为“人才是内蒙发展的必须因素,所以财富沙龙邀来了博士们进大草原;但是,人才引进方式要从‘指望人才来内蒙工作’变为‘短期合作,定期指导’……”

  随团而行的广东博士俱乐部总经理刘苏玲认为,广东的社会团体也应该多组织这样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团到内蒙来,为广东和内蒙的经济共享出一份力。

  自治区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说,这一次通过羊城晚报、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搭建这样一个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的机遇,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