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山西应更大步伐地“走出去”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04-03访问次数:93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和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已为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意识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山西省委、省政府也明确和制定了山西“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目标。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要求山西更大步伐地“走出去”。

  一、沿海地区和一些大集团、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在海外的中资企业有近7000家,遍及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且每年还在以数百家的速度增加。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商务服务业、采矿业、纺织、机械、轻工、电子等行业。来自媒体的信息表明,许多企业正在或准备进行境外投资,尤其对地缘优势明显和文化互通性较强的东南亚、南亚地区感兴趣。对到这些地区投资感兴趣的,多是沿海省区市的各类企业。而最早走出去探索投资意向、尝到甜头、进而有所成就的,也都是沿海省份的各类企业。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境外的投资项目就达近300个。浙江民营企业目前在境外设置的常设机构不下400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收购国外上市公司的股份,把资本渗透到国际市场。1998年,浙江民营企业外贸出口仅占全省的8%,但目前民企却已成为浙江外贸大军的绝对主力。到境外办市场,是“市场大省”浙江实施“走出去”的一个力作。如浙江人1998年在巴西里约市繁华的圣保罗商业区开办的占地4000平方米的中华商场,现已成为南美一个中国小商品集散中心。据介绍,随着俄罗斯“海宁楼”、南非“中华门”、巴西“中华商城”、阿联酋“中国日用商品城分布场”等一批境外市场的纷纷开张,以“轻、小、集、加”为工业特色、量大面广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浙江经济得以实现资源的“再整合”。据来自巴西、南非、俄罗斯三个市场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带动浙江出口额均在1亿美元以上。众多的浙江民营企业利用所处的区位、劳动力价格等优势发展产品加工业,在把产品带出去的同时,也把信息、技术带了回来。据统计,浙江省年出口交货值在5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许多地区在海外市场的拉动下,形成了极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群。永嘉的纽扣、温州的皮鞋、诸暨大唐的袜子、相庐的圆珠笔……浙江省目前拥有这些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特色经济区306个,年产值达到6000多亿元。除到海外投资设厂,越来越多的民企开始把融资视线投向海外资本市场,逐步掀起了海外上市的热潮。仅在中国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浙江民企已近20家。

  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最突出的形式是企业以技术和设备为资本,到境外设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在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方面,广东省近年来做得很有成就。以2004年为例,广东省共组织360多家企业到欧美、中东、南亚、北美、南美等地区参展,参展总规模达680多个标准展位,近万平方米展出面积,总成交额4亿6千万美元,在中国贸促会系统名列前茅。近又得知,今后广东将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以境外加工贸易和承包工程为重点,在境外设立广东产品的销售网络、生产基地和融资渠道,承揽大型承包工程和设计咨询项目,力争在未来10年使跨国经营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经济大省整体步伐有组织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小有名气外,一些知名的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如中国五矿集团,2004年取得美国年产160万吨的金温氧化铝厂控股权以后,又与古巴企业达成合资建设年产7.5万吨镍铁厂的协议。未来3年,对海外优质铝、铜资源的控制,将是五矿公司投资的重点。被誉为“中国有色‘走出去’排头兵”的中国有色集团也频频出击,其兴建的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刚开产不久,又获得了缅甸达贡山镍矿的勘探权和开采权;其控股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公司投资的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也开始建设。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自2004年12月8日宣布承建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yt的全国WCDMA和美国NTCH公司的CDMA2000移动网络。该公司技术正在努力扭转当前西方国家通信设备制造商独霸市场的局面,而决心在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主导的欧洲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还有知名的青岛海尔、北京联想等一大批品牌公司,近年拓展海外市场,都有不俗的表现。

  

  二、山西应当更大步伐地“走出去”

  (一)山西目前“走出去”的不多。据了解,我省先后在伊拉克、日本、德国、匈牙利、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劳务合作,在南美的厄瓜多尔、非洲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家和地区承包了建设工程。从最初的2家发展到13家,并在国外设立了12个办事机构,业务拓展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美国、中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山西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山西一大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在积极开拓境外发展空间,向大项目投标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山西在巴基斯坦投资的山西中巴投资开发贸易中心,山西天利集团投资兴建的毛里求斯棉纺厂、纺纱厂工程,同煤集团厄里特里亚住宅项目、中铁三局中标伊朗五百公里铁路项目、坦桑尼亚中坦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有所突破,但从数量和规模看,仍不是很多。

  (二)“走出去”的主动意识不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也许是由于山西经济发展不快,内疚于自己经济实力欠佳的缘故,在对外宣传、推广、借助别人市场做大做强方面,表现出的是一种沉睡不醒的精神状态,既缺乏应有的觉悟,又缺乏开拓市场的勇气和魄力。说到主动“走出去”,有在广东工作多年的晋籍人士早就建议过:借助一年两次万商云集的“广交会”,举办“山西宣传周”、“山西投资环境推介会”、“山西产品推销会”等活动,大有好处,既抓住了迎面而来的机会,又大大节约了多头宣传的费用。然而,我省企业缺乏“走出去”的主动意识,失去了一次次产品比较的企业盛会,致使我省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三)缺乏保护和尊重品牌的意识。想当年,山西也有不少骄人的产品,如长治小有名气的“海棠”牌洗衣机,山西大众机械厂在省内第一家制造出的摩托车、“三益”牌热水器,太原产的“华光”牌鞋油、“迎泽”牌肥皂、“康洁司乐”浴液、“大光”牌香烟、绿色生态饮料“沙维康”,以及侯马的“男宝”、沁县的“杏仁露”等。然而,由于保护和尊重品牌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随着市场开放、产品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上产品非但没有走出“娘子关”,就连自己的市场也让位于人家了。本来就“重工太重、轻工太轻”的山西产业结构则显得更加畸重了。

  (四)缺乏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环境、条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不仅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但有关人士指出,山西的六七个品牌企业之所以形成多米诺骨牌,一是创造品牌的环境不太宽松,二是官本位意识太浓,三是缺乏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四是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贸人才,同时也缺乏防御风险的意识。

  

  鉴于此,我们认为,山西要更大步伐地“走出去”,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在总结“走出去”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对现准备“走出去”企业的宏观指导和协调。第二、依据企业的相对优势,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相互融合形成实力,以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为主体,突出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市场,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巩固既有海外业务,牢牢树立自己企业和产品的信誉,然后稳中求快地向前推进。第三、政府外经贸部门、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在信贷、保险、援外贷款及外贸发展基金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逐步扩大境外投资用外汇的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和构建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第四、工商、税收、公安、海关、商检部门简化审批程序,努力改善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推进机制和方式创新,激发企业“走出去”的内在活力。第五、推进外贸出口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把政策支持向源头延伸。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多优质名牌出口产品。第六、大胆启用人才,合理下放决策权,制定合理薪酬机制。第七、加强“走出去”的咨询服务,防范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