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扬州民企亿元收购“江苏省建”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10-24访问次数:146

  今日扬州网消息:扬州民企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亿多元,正式收购了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昨天,本报记者登临刚建成的306.45米高苏通大桥北主桥墩,亲身感受组装运行高达339米“世界第一塔吊”的“江苏省建”的风采,并充分体会扬州民企这次资本并购的意义。
  从表象上看,这一资本并购,扬州民企用1亿多元撬动一条建筑产业链,获得了更高发展平台,站上这个平台的扬州民营企业家,正为扮演擦亮扬州“第四把刀”的新角色而努力;而对“江苏华远”来说,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在于激活“江苏省建”,可使一家民企迅速走完在扬州也许几十年都无法走完、对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充分整合。

  10月10日,省建设厅厅长周游等在南京主持了一个历史性场面: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两位自然人 以1.113亿元的出价,正式收购“江苏省建”。而“江苏华远”的老板,是扬州一家民营企业扬州熙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正华。从2004年9月至今,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已先后完成了多项控股投资。

  今年3月初,省建公司整体国有产权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出让后,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公司随即报名参与竞购。7月20日,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等相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了由财务、建设、投资、律师等组成的“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整体国有产权转让评审委员会”,江苏华远在与以原公司总经理及所属的29人的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层申购”的角逐中,最终胜出。9月25日,江苏华远进行了省建公司改制工商注册变更登记,正式成立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本月10日,在省建设厅有关领导见证下,一家扬州民企――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两位自然人出价1.113亿元,收购了具有多个耀眼资质及6个海外建筑市场的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演绎了一场“蛇吞象”的资本神话。昨天,本报记者登临306.45米高的苏通大桥北主桥墩,亲身感受运行世界第一塔吊的“江苏省建”的风采并体会着扬州民企这次资本并购的现实意义――  

  【提 要】

  从表象上看,这一资本并购,扬州民企用1亿多元撬动一条建筑产业链整合,获得了更高发展平台,而站上这个平台的扬州民营企业家,正为扮演擦亮扬州“第四把刀”的新角色而努力。

  而对“江苏华远”来说,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在于激活“江苏省建”,可使一家民企跳跃式地走完在扬州也许几十年都无法走完的、对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充分整合,继而快速实现在建筑行业的领军梦想。

  站在306.45米高的苏通大桥北主桥墩上,江风浩荡,气势恢宏,这是一座注定将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纪录的长江大桥!

  刚刚竣工的北桥墩旁,3600吨米(注:起重设备的特殊计量单位)的世界第一塔吊,从浩荡的大江中流挺起了339米高的身躯。承担这个塔吊组装及运行任务的,就是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这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竖起世界第一塔吊的企业。

  在成功地树起“世界第一高度”的同时,江苏省建的历史再一次被改写――

  10月10日,南京,在江苏省建设厅有关领导的见证下,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两位自然人以1.113亿元的出价,正式成功收购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江苏华远投资集团――一家扬州民企演绎了一场“蛇吞象”的资本大戏。

  “江苏华远”是谁?

  收购省建的是一家扬州民营企业的老板陈正华――扬州熙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前,这家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企业已经多次展开并购动作,这次是以“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及两名自然人的身份注资省建。

  从2004年9月至今,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先后完成了对江苏开元国际集团置业有限公司、江苏东恒医疗产业有限公司、扬州邗江驾驶员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控股投资。

  2006年9月25日,华远集团完成了对“江苏省建”公司改制工商注册变更登记,正式成立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省建设厅厅长周游,作为原主管部门领导,在产权交接仪式上表示,省建设厅与省建管局会像对待原国有企业一样责无旁贷地提供服务。

  “华远”看中省建什么?

  成立于1956年11月、原隶属于江苏省建设厅的省建筑工程公司,在即将进入50华诞之时,被注入了来自扬州的新鲜资本血液。其所拥有的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起重设备安装专业一级等多个耀眼的资质以及6个海外建筑市场的规模,也将在并购中获得新生。

  “江苏华远”看中的,则是省建拥有数量庞大的技术人员及市场经营人员的宝库――该公司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近700人,其中,高级职称60余人,一级项目经理近40人,此外,省建还拥有扬州企业所无法企及的高层次的发展平台、技术施工资质和一步跨出国门的优势!

  在省建人心头,有一块挥之不去的阴霾: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边是省建原有的僵化体制和机制。而大资金的投入,将解决长期困扰省建的资金瓶颈;大项目的进入,将迅速激活日益僵化的市场;民企能带来的体制机制优势,也显而易见。

  所以,陈正华走进改制后的“省建”的第一次讲话,是从“忘记昨天”开始的,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职工们用无数次的掌声呼应他的到来……

  “华远”缘何赢得并购?

  从省建公司整体挂牌出让到陈正华入主,仅用了7个月左右时间。

  截至2005年3月31日,省建公司经评估公司总资产为:48016.47万元,总负债36441.58万元,净资产11118.64万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经营策略不当,主营业务量在萎缩;体制老化,机制不活,增大了企业的运行风险,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3月初,省建公司整体国有产权经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出让后,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公司随即报名参与竞购。4月初,经审查确认,“江苏华远”具备受让资格。

  不过, 参与竞标的不只一家,原公司总经理及所属的29人的管理层也提出了“经营管理申购”,且志在必得。

  有着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陈正华,他的起家与省建公司渊源深厚。 他从一家乡镇企业起家,分包江苏省建的外包劳务10多年,对省建的人员状况和经营情况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不过,这也成了来自省建内部的最大阻力――一个当年跟着自己打短工的人要来当自己的老板!其实,心理障碍往往是最大的障碍。

  但江苏华远务实的改制举措、稳健的发展方略和充满希望的前景还是打动了主管部门:保证产值以每年30%递增,第五年实现产值50亿元;综合利润率达4%,第五年实现2亿元!改制后,集团公司将采取“立足江苏、辐射全国、抢占重要城市、积聚力量做强海外市场”的经营策略,用3―5年时间,使省建成为以建筑安装为主,房地产开发、新型材料生产、投资发展为辅的现代化大型集团公司。

  2006年7月20日,省国资委、财政厅、建设厅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了“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整体国有产权转让评审委员会”,对华远投资集团的竞买投标方案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华远集团受让“江苏省建”。同日,华远集团与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签订了“江苏省建筑工程公司整体产权转让协议”,2006年8月24日经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查确认,该协议正式生效。

  近2亿元的资本投入换来什么?

  从表象上看,扬州民企的此举是用1亿多元撬动了一条建筑产业链,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平台,而站上这个平台的陈正华,正在为扮演一个擦亮扬州“第四把刀”的新角色而努力。作为扬州“第四把刀”的瓦刀,随着扬州建筑铁军的威名远扬,已越来越名声显赫。但“第四把刀”名声显赫的背后,却是产业链的不完整――多为低水平的劳务输出。而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一“蛇吞象”的举措,将从产业链的重构上彻底解决一直困扰扬州“第四把刀”的问题。

  而对于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在于,激活省建公司,作为一家扬州民企可以迅速走完在扬州也许几十年也无法走完的、对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充分整合。

  江苏省建的商品混凝土厂,目前占据着南京商品混凝土市场的15%,可谓举足轻重,而华远方投入资金1500万元资金进行调整、改造,无疑将迅速扩大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在这一领域掌握较大的话语权;对江苏天成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金达3000万元,提升资质,由原来的专业承包二级升为专业承包一级;对江苏永嘉钢结构有限公司,投入1500万元的资金,变原来的二级为一级,加大钢结构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生产能力;投入资金3000万元,新注册成立江苏省建集团路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使资质达到专业承包一级……这一系列的动作,将使得华远一步迈入建筑行业的领军地位。

  【编 后】

  扬州民企并购省建,演绎了一场“蛇吞象”的资本神话。然而,这场并购值得大家关注的,不仅是“蛇吞象”本身,并购背后的意义,更应是我们探究的重点。

  长久以来,被誉为扬州“第四把刀”的建筑业,总在低水平的劳务输出上徘徊,这场并购,却能立竿见影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让扬州建筑行业迅速攀上更高的平台。回眸扬州另外“三把刀”、回眸扬州的玩具、制衣等制造业,这些行业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产业质态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态,如何寻找一切可能的方式、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竭力打通产业链、提升产业的质态。这,也许就是这场并购,给我们带来的更现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