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内蒙古民营加油站夹缝中求生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10-26访问次数:159

  本报记者龚国军

  成品油批发开放在即市场竞争此起彼伏

  用“风景这边独好”来形容内蒙古成品油市场是很恰当的,因为随着近年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促使内蒙古成品油及原 油的消费直线上升。有资料显示,2006年成品油消费预计将达到450万吨以上。而中石油销售量占80%,这一数字在中石油的主体市场中排名亦在前五强之内。

  虽然内蒙古市场目前还没有外资石油企业直接进入的消息,表面上显得风平浪静,但在水面之下却是激流涌动,尤其在山雨欲来的紧压之下,两大国有石油企业在销售终端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双方都在这最后缓冲期发力,以确保各自在已有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

  中石油雄踞一方

  在市场中处于抗鼎地位的中石油内蒙古销售分公司2003年底与内蒙古高速公路管理公司控股合作成立成品油销售子公司,虽说有垄断之嫌但此招堪称是“一剑封喉”的绝杀,不仅将内蒙古所有高速公路网沿线加油站的投资建设与经营权悉数揽入囊中,而且随着总长3000多公里贯穿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全线通车及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公路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其战略意义对中石油自是不言而喻。

  2004年公司走马换将组成了颇具少壮色彩的营销团队,一改以往的低调态势。在以质量与服务为核心的比拼中,出手的第一张牌,便是“中国石油”的品牌攻势:对所属加油站进行统一标准的整修,在呼和浩特等重点城市及出租车行业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和企业形象宣传,所有举动均为历来所少有。而这些投入自然也让中石油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社会消费群体对中国石油的品牌认同度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2005年中石油内蒙古的销售业绩再度刷新,业界为之侧目。中石油内蒙古分公司“少帅”赵永起亦被入选当年“内蒙古十大经济新闻人物”。今年中石油投资14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市兴建一所占地6482平方米的最大的现代化花园式加油站,从某种意义看这一举动更似项庄舞剑。

  中石化智取重点

  在中石油雄心勃勃意欲独步内蒙古市场的同时,在市场拓展方面长袖善舞的中石化采取避实击虚抢占重点的策略,在内蒙古经济最活跃并蕴藏着巨大市场发展潜力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金三角”地区,通过自建、租赁、收购等方式加快网络推进和市场扩张速度,几年内,在这一地区的油库容扩大到50000M 3以上,占其在内蒙古油库总容量的60%;自有、控股加油站66座,占其在内蒙古境内加油站的30%;2005年销售量25万吨,对中石油形成较大的竞争。

  虽说是客场角逐但在重点区域内站稳了脚跟也着实让中石油有如鲠在喉之感。为了抑制中石化市场扩张的步伐,收复失地全面控制市场,中石油不得不在这一区域内投入更大的精力与中石化在资源、营销策略、网建、投资等方面展开竞争。

  民营加油站低调生存

  与中石油、中石化高歌猛进的激烈博弈相比,内蒙古民营石油企业却显得曲“低”和寡。1400家民营加油站虽然数量庞大但力量薄弱,能够符合商务部最新准入门槛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于缺少上游产业链的支撑,民营石油企业一直扮演着为两大国企捕利的“鸬鹚”角色。在两大国企规模扩张时期,一部分民营加油站与之通过租赁、挂牌等方式曾经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另外一部分通过出售加油站获得收益。但随着两大国企投资收缩和资源限制,民营加油站的处境江河日下。陕北、宁夏等地方炼厂资源成为了这里民营加油站的主要生命线,据统计2005年内蒙古民营企业从陕西、宁夏等周边地方炼油厂、周边省区经营企业调入资源约25万吨。而随着中石油和中石化加大对地炼油品的收购力度仅有的生存渠道也受到制约。此外部分民营加油站缺斤少两的不规范经营,让民营加油站的声誉每况愈下举步维艰。

  再有2个月就将进入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初始年,跨国石油巨头究竟是中国石油市场垄断的“终结者”还是撞开了市场大门的“狼”,现在还不宜过早地盖棺定论。而此前它们已在许多重要省份布置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合资加油站已达到2000家以上,数量上虽然不及中石化、中石油目前拥有加油站总量的5%,但给国内石油企业的心理压力却是显现的。民营加油站未来前景将如何呢?

  内蒙古凌峰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应该说外资石油公司进入后对民营加油站也是一个好事,最起码能够解决民营加油站‘油荒’的问题。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是肯定的,外资利用与中石油、中石化合资建立加油站以及通过对民营加油站进行合作或收购等步骤来取得销售终端,构成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但我认为民营加油站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发展起来。民营加油站既然从一开始出现到现在都生存了下来,那么将来也肯定能够生存下去而且状况有可能越来越好。”他的此番表述是很久以来记者所听到的关于民营加油站生存问题的一个最乐观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