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民营经济催生“新农村” 山西定襄无煤也小康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11-06访问次数:95

  搜狐财经报道 一提到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富裕的山西煤老板,然而,山西并非每一个地方都产煤,定襄县就是一个无煤区,然而,在缺少资源的定襄,农民一样过上小康生活,这得益于当地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大力倡导的口号。然而早在几年前,定襄的老百姓和县政府就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定襄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东侧。全县辖3镇6乡155个行政村。总面积865平方公里,人口21.4万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县,却是亚洲最大的锻造基地,也是全国商品粮的基地县。截至2005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828元。用当地人自己的话说,小康生活已经不再是梦。

  据悉,定襄县矿产资源贫乏,是全省少有的资源匮乏县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边地区依托自然资源日益凸显发展优势。面对此种形势,定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定襄县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2242户,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已经占到定襄县GDP的74%。全县79.4%的农村劳动力参与了民营经济,农民纯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收入占到67%,定襄县5万个家庭,15万农业人口都得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惠。这里的百姓告诉记者,民营经济发展了,自己也富了,就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奔波辛劳、抛家弃子到大城市赚钱,这种日子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感觉生在定襄很幸福。

  记者了解到,当地的民营经济以锻造业为主导,冶金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五业并举。以锻造业为例,截至2005年底,定襄县锻造业已经发展到770余户,从业人员2.3万,主要产品有法兰、锻件、齿轮、合金模块和运输器械类,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这些锻造企业是明显的两头在外的企业,刚好适应缺少资源的定襄县。去年出口的锻钢法兰9万吨,占到全国锻钢法兰出口总量的75%.实现出口交货值8000万美元,实现税收6237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45.90%,为农民人均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45%。

  当地的另外一大经济就是农产品加工,以玉米加工为例,不仅解决了定襄县全部的玉米销售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几个地区的玉米销售问题。此外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就业。

  不产资源的定襄县,虽然不像山西省的其他地方迅速暴富。但扎扎实实的发展经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用当地老百姓引以自豪的一种说法来概括似乎也比较稳妥――“定襄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然而,对于经济的突飞猛进,定襄县政府并不满足。县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的筹备即将于11月在太原召开的定襄县民营土特产品产销展示会和定襄县招商引资推介会。民营土特产品产销展示会将展出定襄人生产的很多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和铸造品。而推荐会是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搞活当地经济,为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的重要举措。

  定襄县县长贾玉文告诉记者说,比较前几年,这几年民营企业中的法兰生产企业发展稍显落后,适应WTO规则也使这类企业举步维艰,目前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缺少17个亿,解决资金问题要靠招商引资。而做这件事情,政府责无旁贷。定襄县政府领导班子一定会不遗余力的为当地经济发展引入资金、招到优质的投资项目。这里的企业家告诉记者,除了招商引资,政府为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拿出了一部分资金成立了一个资产公司。以便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资金问题而限制企业的运营。

  此外,贾玉文还谈到当地民营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更是远远超出资金短缺的问题。他介绍说这里的民营老板很多都是初中毕业,老板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直接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县里特意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聘请专家过来讲课。希望能帮助这些农民出身的民企老总成为真正的经理人才。他说:“不解决人才问题,定襄县的发展就会后劲不足。”

  定襄的民营企业目前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因为外向型企业居多,因此为适应国际规则,定襄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内部改制的问题。部分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必需改变,必需向科学管理转变。在管理、技术和财务制度上必需尽快与国际接轨。避免因自身素质问题而遭遇反倾销调查使企业蒙受损失。意识到这些问题,定襄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做好服务型政府,为定襄的经济发展,为定襄人民生活改善,为定襄的文明进步的,做好百姓父母官应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