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浙江万家民企投资近80亿淘金新农村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12-01访问次数:68

  “公司向农民征用土地建造现代化、标准化的白鹅养殖基地,失地农民经培训后转化为农业工人养鹅,每月薪金800元以上,还有四五百元提成,再加上保险金、养老金等补贴农民年均收入15000元以上,比以前至少提高5000元。而我们公司的销售收入也从两年前刚成立时的2000多万元提到了今年的1.5亿元。”

  在昨天举行的全省乡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衢州梅林正广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家泽说,他们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养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连为一体,既为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又让企业自身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前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们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服务‘三农’的优势,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走出一条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互动共赢的新路。”

  而不久前刚举办过第六届全国“村长”论坛的东阳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讲述的体会更让人感受到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潜力。邵钦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洗脚上田”的浙江企业家。如今,他的公司打破了德国巴斯夫等老牌跨国企业的垄断,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商,浙江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花园村在1978年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而2005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8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6520元(2004年花园村区域调整前,村民人均收入已达3万多元)。

  “农村发展要靠企业来支撑,而花园村的最大亮点就是发展高科技。”邵钦祥说。1996年,他选中了中科院的维生素D3项目,花园集团与中科院共同合作开发了世界级尖端生物科技产品――维生素D3。维生素D3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生产技术一直被瑞士的罗氏公司、德国的巴斯夫公司和荷兰的杜发公司三大公司垄断,因为花园村的参与,这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的生产车间被搬到了这里。2000年6月组建浙江花园生物高科有限公司,2002年完成维生素D3第一期项目的建设,一个大型的VD3生产基地便在花园集团医药化工高科技园区神话般地崛起,填补了中国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我们的治村方略已定。现在村里划分为高新产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旅游度假区四大区块,我们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其实,衢州梅林和花园集团只是众多“淘金”新农村建设的浙江民企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经有14860家民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有3561家民营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兴办企业10544家,投资金额近77.8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57万余人,公益捐款14.42亿元,还有2347位民营企业家担任了农村经济顾问。

  “浙江企业以民营为主,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浙江各级政府抓住机遇,广泛动员和引导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浙江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已形成了经济顾问型、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直接参与型、公益捐助型和村企互动型等6种模式。”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说,近年来,该局也从创业扶持、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乡镇专业功能区建设、村企对接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推进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七项机制。

  不过,有关人士也提醒,农村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新农村建设绝非一路坦途、遍地黄金。民间资本把握新农村商机中,还需要注意一些认识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