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20万浙商“抱团”挺进苏北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6-12-17访问次数:84

   昨天,江苏省浙江商会在南京隆重揭牌。这标志着近40万在江苏投资的浙江人在第二故乡江苏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在成立大会上,浙商们虚实相彰的两大会议内容让人刮目相看:一是举办了“浙商支持苏北经济发展报告会”,达成了加速挺进苏北的共识;二是商会成员举行了在苏北投资重点项目的签约仪式,所签的7个落户苏北地区的大项目,投资总额达36亿元。

  江苏、浙江两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目前,在江苏投资创业的近40万浙江人,投资了六万多家各类企业,投资领域遍布江苏省各个区县,涉足房地产、金融、文化教育、工业制造、建筑建材、IT产业、电子电器、汽车、餐饮娱乐、医疗保健、商贸物流、纺织服装、农业开发等多个行业。目前,在苏北投资的浙商已接近20万人,仅江苏省浙江商会的30位发起人的投资金额就有近300亿元。有许多项目单体投资近10亿元,如泰州的华东五金城、宿迁的义乌城、南通海安的国家“863计划”磁性材料项目等,极大地带动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浙江商会,是我省首家省级异地商会,对于它的成立,与会的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说,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是江苏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蕴藏难得的、巨大的商机,浙商如果抓住今后五年江苏全面达小康这一难得的天时,必将壮大自己,抢得发展先机。

  正是以此为契机,新成立的江苏省浙江商会,将成为浙商新一轮投资、苏北新一轮发展的平台。江苏省浙江商会会长徐群告诉记者,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加快苏北振兴,促进苏北开发,对浙商来说是无限的商机。 


    浙商“抱团”挺进苏北说明了什么 

  浙江商人历来有“抱团”的传统,昨天成立的江苏省浙江商会,标志着在江苏投资兴业的近40万浙商在第二故乡有了个温暖的“家”。在成立大会上,浙商虚实相彰的两大举措引人注目:一是举办了浙商“支持苏北经济发展报告会”,形成了加速挺进苏北的共识;二是商会成员举行了在苏北投资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所签7个落户苏北地区的大项目,投资总额达36亿元。
  
  浙商“抱团”挺进苏北说明了什么?
  
  吸引浙商大规模挺进苏北的根本原因,是苏北用发展证明了自己的投资前景。江苏省浙江商会会长徐群告诉记者,许多浙商长期关注苏北的发展,对苏北的实情十分了解。他说,苏北虽然处于工业化初期,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得很快。特别是这两年,苏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经济增长的幅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江苏全省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是以前从未出现的重大变化。因此,浙商大规模挺进苏北正逢其时。苏北的比较优势日趋显现,是吸引浙商北上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向苏北倾斜,进一步加大对苏北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南北挂钩协作等新举措,有效改善了苏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苏北的比较优势更趋明显。商会秘书长楼国海表示,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综合考虑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环境、发展潜力,以及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商务成本等因素,苏北比较优势最为突出。此前,已有不少浙商率先跨过长江,到苏中发展,特别是海安的国家“863”磁性材料项目、泰州的华东五金城等过10亿元项目,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更加增强了浙商顺势挺进苏北的信心和决心。
  
  苏北未来的发展机遇,最令浙商动心。对江苏经济区域发展特点比较熟悉的部分浙商与记者交谈时认为,苏北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未来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而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必须把加快苏北振兴作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的一大发展重点,则透出了强烈政策信号,浙商一定会牢牢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据了解,目前浙商在苏北地区的投资总额已超过百亿元。
  
  专程参加大会的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报出的一组数据,印证了浙商大规模北上的事实。今年,浙商在丰县的投资呈爆发性增长之势,工业、城建、市场、商贸等8个大项目同时建设,投资额超过13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约三分之一。当日赵保华在大会上发布招商信息后,又有一批浙商主动与他联系,表明了明确的投资意向。
  
  省委、省政府近年相继出台了一批加速苏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加上苏北人民的勤奋努力,苏北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浙商历来肯于吃苦,敢于冒险,善于经营,敏于捕捉机会。浙商“抱团”加速挺进苏北,也给江苏本省的投资者加速产业转移、为区域共同发展作贡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