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政协委员:民企期盼破解“融资难”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7-03-09访问次数:261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论述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应。不少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期盼,“非公经济36条”的配套文件能够得到完善并切实落实,多年来困扰民企发展的融资难题能够得到解决。

  委员献策“融资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一些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希望,融资这个令民企头痛的问题能够不再是难题。

  政协委员、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认为,民营企业已逐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也面临劳动力成本、能源和原材料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挑战,急需金融支持。他建议,政府应逐年加大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且要把金融支持落实到企业。就是要把重大技术项目交给企业,而不是都交给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此外,他建议,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来支持自主创新,可采用强制性定额采购的方法。

  政协委员李金明认为,目前的金融信贷服务存在不公平,国有银行普遍“攀富嫌贫”、“傍大略小”。他建议,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以各种合法形式和途径进入金融领域;要大力发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和社区银行,并允许有实力的中小银行跨地区开展业务;加快建立政府推动、民资参与、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发展租赁、典当等多种有效融资方式,加大对优质民企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引导和扶持。

  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规范、健康的,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建议,加强对有效农产品(行情 资讯)加工的扶持力度,成立相关的创业基金和产业基金。

  政协委员、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认为,应当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投资体制,把资金交给专业机构,向全社会开放,使民企参与科技创新。“说到底,这是政府掌握的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问题。”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边鸣涛建议,民企内部制度建设也应当逐步完善,并加强银企沟通,建立互信平台。

  期盼公平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委员们认为,这又给民企打开了多扇“玻璃门”。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认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占GDP的50%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左右,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他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可阻挡的时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认为,“非公经济36条”的最大亮点就是反垄断,允许非公经济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垄断行业和领域等。但他认为,目前,民企的过度竞争与国企的高度垄断形成了两极,民企进入“非公经济36条”允许进入的垄断行业还有许多“玻璃门”。比如说,民企开采天然气,要求注册资本金为40亿元;石油开采则从60亿提高到100亿元。他认为,反垄断应该是下一步的重点,他建议尽快出台反垄断法。

  段永基认为,“非公经济36条”对发展民营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部门利益作怪,一些实施细则的内容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地方。他建议,不要再由国家主管部门来制定、出台这些细则,细则制定后应该有独立第三方,比如发改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全国工商联等来审核,以判断其是否与“非公经济36条”精神相符。全国政协委员刘迎霞说:“民企的一大希望便是拥有与国企同等的竞争地位。”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承认,“非公经济36条”在实施两年来,的确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处,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他表示,今年将把剩下的12个“非公经济36条”配套文件全部出台;此前出台的配套文件还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时,将抓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问题,做到平等准入,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