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民企素质亟待整体提升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7-03-14访问次数:244

  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推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这对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更加突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广义的民营经济产值比重,占全国GDP的65%左右,占年度经济增量的70%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尽管如此,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离“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准与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此,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民营企业的素质到了急需整体提升的时候了。

  差距不容回避

  全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6年度)》认为,少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着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以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破坏生态环境、商业欺诈等情况和行为,引发了社会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一些负面舆论。对此,报告认为,目前部分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与社会期待尚有不小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由于支付的劳动工资低、社会保障不足和安全卫生条件差等,所引发的劳动纠纷案件快速上升。企业诚信意识仍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比较粗放,带来资源浪费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较多地集中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之中,以及发生在房地产领域、银行信贷领域和商品交易及物流领域,其中以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案件尤为突出。报告说,上述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民企老板应向企业家转变

  一位政协委员在提案中这样评述当前的民营企业主的素质:首先,民营企业业主的总体素质不高,企业主的知识结构老化,熟悉传统产业多,对新型产业了解少,投资决策思路不宽,模仿多,创新少。其次,家族制管理比较普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推行。第三,缺乏企业文化,部分业主不善于形成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业主缺乏号召力,企业缺乏凝聚力。第四,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成熟,民营企业面临人才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为此建议,要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创造环境与条件,引导、鼓励、帮助民营企业主不断超越自我,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和谐统一,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由“老板群体”向“企业家群体”的提升发展。

  据悉,截至2006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494.7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2576万户,民营企业主已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群体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他们所领导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徐冠巨呼吁,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群体”的研究力度,要用新的视角分析“民营企业主群体”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当前形势下,要重点关注“民营企业主群体”的转型发展问题。要进一步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塑造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主”形象,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最具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群体,是创造财富奇迹的主角。”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人大副主任苏红平也建议,应当建设一支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

  苏红平建议从6个方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强化教育培训,比如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体系和定期培训制度,统一选择一批具备较高素质的培训机构,以高校为依托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等;注重宣传表彰,大力提倡和推广企业家精神;着力引导和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二次创业;建设企业家人才市场,促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比如建立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服务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库,组建企业家人才档案以及企业家人才素质评价体系等;加强企业家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与政府、市场和企业家之间沟通的有效平台。

  着力培育民营企业发展能力

  当前,民营企业企业的竞争形态日趋复杂,发展门槛迅速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还相当薄弱,有效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尚未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亟待培育,企业面临全新的发展压力。

  为此,徐冠巨委员建议政府着重关注民营企业发展能力的培育,重点引导他们加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技术优势,从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实现从要市场占有率向要市场话语权的发展。他建议各级政府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不仅要鼓励技术创新,更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产业平台的创新,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创新发展的层次与水平。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条件,根据产业特点,制定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提高走出去的水平。要关注民营企业和谐发展能力的培育,鼓励企业加强文化培育工作,大力推进新型劳动关系建设,让企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针对很多民营企业仍在延续过去的思维方式与经营习惯,部分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产业提升与发展动力依然不足的问题,徐冠巨建议:一要及时总结民营经济自宏观调控以来,在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增强企业转型发展的危机意识。二要加快完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使用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得到真实全面的反映,让企业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有更多的收益。三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针对我国制造业大国的特点,着力加强为制造业配套的商务环境的建设,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