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俄"零售排外令"实施 浙商平静应对巧解压力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7-04-04访问次数:76

  “去年年底生意确实有所滑坡,不过现在已经开始恢复了。”今天是俄罗斯“零售排外令”正式实施的第二天,当记者拨通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浙江商会会长祝琦云手机时,电话中他的声音颇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感。

  去年11月1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关于2007年俄罗斯联邦境内从事零售贸易经营主体内部使用外国劳务人员的可允许比例》的政府决议(又称“零售排外令”),决定自今年4月1日起,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

  “开始我们对这个法令了解不够,社会上不确消息也比较多。”祝琦云如是解释最初浙商集体恐慌的原因。现在已经定下神来的他告诉记者,“零售排外令”并没有禁止中国商人从事批发贸易,这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一块“蛋糕”。而且,对于俄方禁止零售的规定,也还是可以通过雇佣当地人来解决。

  “零售排外令”已经正式实施,但目前俄罗斯不同地区实施的力度并不一样。祝琦云告诉记者,力度大一点的如哈巴罗夫斯克市,已经禁止中国商人“摆地摊”等形式的零售贸易。但在一些地方,对中国商人在规模较大、比较规范的市场中从事零售贸易,并没有禁止。

  针对此前有国内媒体称:莫斯科将不实施“零售排外令”(参见本报2月13日“莫斯科市是否“开禁”尚待证实”报道),今天本报再次就此致电我驻俄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一位工作人员仍然表示,这一说法无法证实。他还告诉记者,中国商人在俄罗斯一向守法经营,使馆方面目前也没有接到国内商人因“零售排外令”需要使馆协助的请求。

  但“零售排外令”还是引发了所谓的“蝴蝶效应”。东阳商人卢尧良在绥芬河市边贸市场上打拼多年,“零售排外令”出台后,他发现,市场上从事小批量生意的俄罗斯商人明显增多了。老卢分析后认为,这是“零售排外令”带来的一个结果:俄罗斯商人把一些撤回国内的中国商人的生意接过去了。但在他看来,这个影响不大,“生意还是过去的生意,只不过搬到国内来做了。”他说。

  不过,即便发货,方式也是小心翼翼。常年在俄经商的金华人卢相伟现正在老家组织货源。“以前是一次性将当季衣服全部发到俄罗斯,现在则改成小批量、多批次地发货。总的发货数量,也比往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还有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是,在绥芬河最大的对俄贸易市场——青云市场上的原材料涨价了。这是因为禁令刚颁布那会儿,中国商人对俄罗斯贸易十分悲观,没有做生产或进货的计划,现在实际情况比原来想的要乐观,导致了布料、鞋材等各种原材料的紧缺。

  “零售排外令”的实施,也让一些多年从事对俄贸易的浙江商人开始“谋变”。记者辗转打听到,有几位温州鞋商已经在莫斯科联合注册公司,同时雇用当地人经营露天市场的摊位。卢相伟就打算放弃乌苏里斯克的露天摊位,转而在室内市场寻找新摊位。“但不管怎么做,经营成本肯定大幅增加。雇俄罗斯人卖货,零售的这块利润肯定要让给人家了。”绥芬河市浙江商会副会长冯济堂前不久去了趟乌克兰,准备在那里开辟一片新天地的他告诉记者,还是要有多种选择,这样才能应对不确定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