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动态

风云浙商浙大细说创业门道:小企业如何做大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7-04-11访问次数:90

别瞧不起小产品,市场大着呢

  一样是上世纪80年代上的大学,一样从小的传统行业起家并闯出了大世界,却有不一样的精彩经历和感悟。上周六晚上,本报和浙江经视、浙江大学CCE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期“风云浙商进校园活动”,2005年度风云浙商、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以及2006年度风云浙商、安信伟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受到了浙大经济学院CCE中心企业家学员的热烈欢迎。他们,一个曾经是公务员,一个曾经是大学教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迈出了经商的脚步?为什么选择电动车、木地板这样的传统行业?台下的听众都算得上“同行”,两位风云浙商的感受和经验引起他们的共鸣,也给了很多从事小行业的人以信心。

  由于身有同感,演讲过后,浙大企业家学员提出了很多实际而尖锐的问题。两位风云浙商,一个极富才智,一个妙语如珠,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企业家学员告诉记者,他的收获可不光是两位风云浙商的经验教训,“我一直很仰慕倪捷,这次终于跟倪捷建立了联系。”卢伟光带来了一大撂名片,也被浙大学员“哄抢”一空,很多人还围着他要签名。

  倪捷:倾家荡产买下电动车项目

  倪捷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后,学了5年无线电,又研究了3年计算机。读完研究生,他“不务正业”地进了宁波大学工商经济系教书,成了当时学校里唯一一个自己找工作的人。“刚开始感觉很好,拼命教书,后来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1988年底,倪捷回到金华老家,帮一个开厂的亲戚改进设备。

  “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生活,很适合我。调设备的时候,工人老是给我泡茶;忘了吃饭,他们把我房间里的饭菜热了又热,还准备好啤酒,感觉很好——我的肚子就是那个时候喝大了(倪捷挺了挺自己的啤酒肚)。”倪捷说,当时他正好厌倦了做文人的感觉,就辞职了。在亲戚的公司呆了6年,直到亲戚创业失败,他不得不另谋出路。

  3个月后,倪捷终于找到工作,在一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做总经理。经历失业3个月,他所有的工作热情一下子爆发出来,一天到晚向老板推荐项目,整夜做项目报告,电动自行车就是那个时候发现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倾家荡产把这个电动车项目买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绿源。

  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我活到了后天

  ——倪捷的创新观

  很多人都说创新就要求变,倪捷却说,创新就是要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并认准不变。他认准不变的,就是电动自行车。

  起步阶段,倪捷的工厂在一个300平方米的地下室,干了5年,亏了5年,直到2001年才略有赢利,赚了10多万元。最难熬那年,原来的投资者准备放弃,给倪捷两条路:要么走人,要么把企业买下。倪捷选择倾家荡产买下。

  “当时情况真的很糟糕,但是我没有放弃。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自己认为对的,再困难也要坚持。马云的话让我感受很深:成功在后天,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而我等到了后天。”

  仓库管理员、代理商

  学打字的故事

  ——倪捷的信息观

  2002年,有一次倪捷等飞机的时候,在候机大厅买了本比尔·盖兹的书,书名记不太清了,但其中有句话到现在他还记着:“能发电子邮件就不要发传真,能发传真就不要打电话”。倪捷领悟到在商业战争中,工具很重要。最重要的商业工具是什么?就是IT工具,信息工具。搬新厂房后,倪捷开始建全程ERP(企业资源计划),销售链坚持网上作业,还做了全国用户网,为客户做定时的服务提醒。

  倪捷认为,绿源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无论大企业小企业,都必须会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在倪捷的坚持下,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仓管员,一辈子没学过打字,但是公司规定仓库管理必须用电脑记录,为了打出自己的名字,他帮别人洗衣服,让人教他打字;一个从国营企业下岗的老科长,60多岁了,学会打字后一个劲用邮件给倪捷打报告;有个代理商不愿意用电脑,倪捷一个电话:“你24小时不发个邮件过来,就取消你代理资格。”结果十几个小时后倪捷收到了封邮件:“倪总,我发了哦。”之后,所有绿源的代理商都离不开电脑了。

  卢伟光:大学生卖地板,开始有点难为情

  1984年,卢伟光考进北方一所大学学习船舶设计。第一年,他的理想很简单:好好读书,毕业了去考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卢伟光做了公务员。可能受全家经商的环境影响,1994年,卢伟光过腻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用业余时间做起生意开始卖地板。

  “当时的梦想很简单,开一个店,把周六周末都利用上,中午从单位溜出来看一会儿店,就觉得生活很充实。但是有时也觉得,一个大学生卖地板有点难为情,别人问我在做什么,我就说做木材生意。后来才想开,做什么不要紧,关键是要做出成绩来。”

  游戏王国被陈天桥抢走

  让我有了资本的概念

  ——卢伟光的创新观

  用卢伟光的话说,温州人向来赚的都是抽屉里的钱——做一天生意,晚上数一下抽屉里的钱,就能算出赚了多少。

  “我到现在还没有买过股票,但很快我会迈出这一步,因为太吸引人了。温州人以前从来不碰股票,但最近,我身边不少人竟然卖了房子去买股票。”卢伟光觉得,这也是一种创新,是个好现象。

  卢伟光讲了个故事:“1992年,我父亲在杭州开过一家公司,销售游戏机,我们有很多很多客户,感觉游戏王国就是我们的。但是几年后有了电脑,再后来又出了个陈天桥,一眨眼功夫游戏王国就是他的了。他上市后还成了国内首富,很难想象——即使没有电脑、没有陈天桥,我父亲能卖几十年游戏机,也不可能成为首富。而如今,首富不停地在换,这让我明白,按照传统的方法是不可能成为新首富的,但只要把产业和资本结合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有轮到的机会。”

  2005年之前,卢伟光对上市一窍不通,但现在,他这个传统的温州商人,已经走上了产业和资本结合的“不传统”道路。卢伟光建议在场的企业主们,即使做传统行业,也要有资本概念。

  把“女儿”打扮漂亮

  才有机会“嫁”得更好

  ——卢伟光的融资观

  1994年,卢伟光的父亲给了他30万元作为创业资本,让他单干。做地板生意两个月后,资金就不够了,卢伟光只能向父亲借钱,每月还百分之一的利息,父亲是为了考验他的信誉。每个月卢伟光都按时把利息还上。温州民间资金向来充裕,看卢伟光生意做得不错,亲戚朋友们都愿意借钱给他。但钱越是赚得多,越是觉得不够。之后他又用自己的信誉,从供货商那融到资金,但钱还是觉得不够。

  “我当时在想,为什么别人宁愿把钱存银行也不借给我,我给他更多利息啊。后来觉得是我的信誉低,我就在想怎么去建立信用、融更多的资金。”

  2002年,上海一家银行觉得卢伟光公司的报表做得很好,但当时他的固定资产并不多,70%在木材上流动,贷款很难。幸亏碰上了一个有魄力的新行长,同意给他5000万贷款,但要他用1.5亿元的木材抵押担保。

  “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我原本怕流动资金不够,一直很小心谨慎不敢扩张,贷到钱那年,木材大涨,我用银行的钱壮大了自己的资本实力。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资本的甜头。”

  2005年底,一个证券商问卢伟光为什么不去上市?尝到资本甜头的卢伟光开始思考着上市的问题。但有人认为他的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上市不划算,建议他“嫁女儿要把女儿打扮漂亮点”。于是卢伟光开始放出上市的风声,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和美国凯雷牵手,获得了2700万美元融资,一下子站到了巨人肩膀上。

  创业问答

  问:我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总,两位对小企业创建品牌有什么建议?

  倪捷(以下简称倪):品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符号。什么样的产品最容易产生品牌?消费者最依赖的产品。首先一定要取个好名字;其次一定要坚持独立性格,才容易被传播和记忆;第三必须坚持顾客至上的阳光心态。

  卢伟光(以下简称卢):我觉得任何品牌都需要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我们现在就要把近距离能做到的事情做好,做好量的积累,把规模做大。第一阶段可以少考虑品牌,只要目标是正确的,肯定能达到质变。  

  问:现在很流行这么一句话:学习力就是竞争力,怎么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倪:如果是学生,应该做到追求真理,“君子不器”,就是不要局限于一个领域;在公司里,那么就应该服务现实,专业成就。

  卢:我对学习的理解是,人时间很有限,要学会选择,该学什么就学什么。人不需要什么都会,能在某些方面做好就行了。我喜欢向人学习,今天听倪总一说,我就学到了原来信息这么重要,赶快回去把ERP搞好。  

  问:卢总你是做地板的,但你的事业拓展是跟森林减少成正比的,你怎么平衡?你说买股票是买未来,那地板的未来是什么?

  卢:森林是可循环的,只要不无序开采。真正破坏森林的不是木材商,因为森林是他们的资本,他们的下一代靠它吃饭。破坏森林的,是无序、走私、灾害。对企业来说,就是要为环保做贡献,做合法森林的采购和销售者。就是因为木材越来越少,所以将来才有价值。  

  问:卢总,你企业做得很顺利,为什么要找人合作来分钱,还要被管?

  卢:做企业有时候很痛苦,做决定时很疑惑,没人给你方向,压力很大。如果有个合作伙伴,他可以帮你用辨证的思维得出一个更准确的结果。对于经营者来说,没有外界压力不容易改变自己,压力对企业是一种动力。有了合伙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与凯雷合作后,很多银行愿意给我们融资。企业壮大了,也更能吸引人才……至少到现在,我看到的都是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