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谏言打动太原市委书记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9-03-02访问次数:180
在山西亚佳机电集团董事长黄志强的身上,带着典型的浙江商人特点:来自乐清的他,高高的个子,往往被误认为北方汉子;说起老家话,还是流利自如,说起普通话,却带了些太原口音;他所从事的机电行业是乐清的“看家宝贝”,而生产的防爆机电产品,又主供煤炭大省山西。
正是这样一位远道而来的浙商,却被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点名”,成为“新晋商联盟”的主席团成员之一。
“如果问我,山西的浙商今年困不困难,我会说不困难。浙商和晋商正学习着彼此优点,渡过难关,也为两省的文化经济交流尽微薄之力。”黄志强说。
温商谏言
打动市委书记
黄志强的感动,最初来自于一份意外之喜。作为太原温州商会会长,他没想到出自商会的一份建议报告,能够“惊动”太原一座城。
在山西,已有18万名浙商、1500家浙江企业落地生根。在太原,仅来自温州的商人就有5万,涉及20多个行业。浙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但有时,他们依然感觉有些“束手束脚”,特别是觉得投资“软环境”不足。
去年底,太原市温州商会秘书长张志江,在参加过武汉温州商会10周年庆典后,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整理成了一份建议报告,将在武汉所见的政府招商引资策略一一列举,感慨“武汉人的精明”。
“(太原)有的领导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与商人保持一定距离’的顾虑。有的部门在审批土地、检验产品上还存在不及时的现象。在宣传报道方面,过度‘珍惜版面’。此外,商会负责人参政议政的机会不多,对投资项目了解少、选择难,也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张志江在报告中还建议,由市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亲临下访,了解企业,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发展,还可以适时地提出“吸引资金,参与建设”方面的建设性思路,为企业在当地进行投资增加动力。
没想到,这份3000字的建议,转到了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的手里。接到建议书的当天,申维辰便作出批示,让太原市贸易促进委员会编发简报,进而引发了太原市各机关的一场大讨论。
“申书记对浙商的关心和关注,让我们的心里热乎乎的。”黄志强说,看到申书记批示的“建议报告”后,黄志强马上组织商会负责人召开会议,认真回顾成立以来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加强自身建设的9条决定。
浙商当选
晋商联盟副主席
其实,申维辰的举动,说是意料之外,却又是在黄志强期待之中。很早之前,他已经注意到了这位官员的助推之力。
以晋商兴衰为题材的《乔家大院》、《走西口》,还有大型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正在全国各个电视台、剧场一轮轮热播。在这背后,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申维辰出了不少力。而这种对晋商重生的思考和行动力,曾让黄志强赞不绝口。
这期间,申维辰还发现,同样是经商成功的浙商以及老晋商,面对的条件是惊人的一致:土地贫瘠、自然资源稀少;他们获得成功的途径也几乎是惊人的一致��吃苦、创新、走出去。在思考“重塑晋商精神”的同时,申维辰也注意到了走到山西来的浙商。
2008年的12月17日,太原市新晋商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旨在与历史上的晋商一脉相承,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又肩负新的时代使命,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各种精神风貌。
申维辰当选联盟主席。受邀参加成立仪式的黄志强意外获悉,他被联盟吸收为成员,还受邀希望他担任职务。
“我想我毕竟不是山西商人啊,盛情难却,我就请求担任参事。”黄志强告诉记者,“没想到最后却成了联盟副主席,可见当地政府有多重视我们浙江商人。”
联盟成立仪式后的宴会上,申维辰一落座就问身边的人“哪位是黄志强?黄志强到哪里去了?” “当他知道我就坐在他对面时,马上站起来走到我这边,和我握手。”黄志强说起这些,依然显得很兴奋。
浙商晋商
越来越融合
“从老晋商到新晋商,这个话题这些年来一直摆在政府面前。”太原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新晋商联盟秘书长刘晋萍对记者说,“老晋商和新晋商相比,两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内涵都不一样,我们希望新晋商能够传承老晋商的精神,面对新环境,再铸晋商辉煌。”
那么,为什么一个新晋商的团体,会主动吸纳浙江商人?“其实一开始也有人提出异议。”刘晋萍说,“浙商远道而来,却立足山西,为山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把拼搏、勤俭、创新的精神带到了山西。我们没把这些来到山西的浙商看作外来户。都说有作为才有地位,浙商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历史上,每个商帮都各有特点、风格。晋商位列十大商帮之首,老一辈人硬是走西口走出了辉煌,而今天的浙商,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执着、无畏和善于经营的品格,相比较之下,许多山西人不得不承认,这种曾经在老晋商身上发扬得淋漓尽致的品质,在有的新晋商身上开始慢慢地淡了。”
刘晋萍说,“新晋商联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塑造新晋商形象”。“在全国各地,许多人一提到山西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煤老板。这部分人很大程度上不是靠经营,而是靠资源致富,从这个概念上说,山西商人不等于晋商。”
而恰恰是从贫瘠的环境中“走出去”的新兴浙商,却传承了老晋商的精神,而又带着新时代的特征。“这是我们今天所要重新学习的。所以,我们通过晋商新形象的大讨论,认识到诚信是这股精神的核心。我们要靠这股精神,去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作为太原、乃至整个山西,也希望通过和浙商的文化交流,促成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
同样,山西省浙江商会此前也发出这样的倡议:在晋的浙商、浙企要积极促进晋、浙两省的经贸合作。
浙商年会
也为晋商打气
事实上,这种晋浙两省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正在成为现实。
在太原,一个“商会合作发展平台”正在搭建。太原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乔瑞生告诉记者,这正是为了进一步促成商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异地商会从传统上说,是以地域为纽带,会员之间的联系比较多,而商会之间的联系比较弱,相互之间甚至不认识,合作就更谈不上了。”而这个平台的搭建和即将设立的门户网站,正为合作打下了基础。这个虚拟的平台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大型市场,来自各地的商人在这里形成一个网络,纳入太原的商圈之中,最终融为一体。
这种融合也不仅仅是在生意上,更是在生活中。“浙商闯荡山西,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了。他们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善于合作经营、吃苦耐劳、眼光长远,善于以资本追产业,甚至带来了新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些都在一点点地影响着山西人。”乔瑞生对记者说。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太原虽身处内陆,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太原的温州商会面对危机,却在这时候开了一个比以往更隆重的年会,不单给浙商树立了信心,也给我们当地的企业树立了信心。今年春节前,我注意到许多浙商回浙江老家都比较早,但过完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回来继续创业了。”乔瑞生说,“虽说是异地商会,但我们从不把他们当外地人,而许多浙商的思想观念,也开始融入了当地社会。”
这种潜移默化,在34年前只身闯荡太原、推销矿灯上的小零件起家的温州人黄志强身上,早已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