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经济动态

晋煤整顿 温商欲抱团重生

编辑:系统管理员时间:2009-08-14访问次数:247

  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改革的目标很明确:2598座煤矿整合至1000座,煤炭生产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单井规模由多数不足30万吨提高至90万吨,整合主体以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骨干,民间资本已经不再是这一轮整合的主力。

  数百亿元温州民间资本,近200座小煤矿,温州煤老板在山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与考验。而据大同温州商会有关人士透露,在这一轮的整合中,山西的“温籍煤矿”,有资格保留下来的最多有10%。从200来座到20来座,庞大的温州资本将如何从煤矿中脱身?直接出售、作价入股抑或联合重组,成为摆在温州煤老板面前的三个选择。

  温州资本的山西煤炭情结

  1997年,党的“十五大”后,私人资本渐成晋煤开采“主力军”。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有大量温州民间资本涉足山西煤矿,到2002年,他们已成为投资山西煤矿最著名的“民间资本”。一个在当时盛传的数据显示,温州资本一度掌控了山西60%的小煤矿,年产煤炭8000万吨,占山西省煤炭总产量的1/5、全国的1/20。2004年,借助国家宏观调控,山西采取分步骤“收编”民营中小煤矿,而就在此时,山西的温州资本开始被冠以“炒煤团”的称号,备受舆论关注,甚至传出遭遇封杀的消息。

  据悉,温州人到山西从事煤炭行业由来已久。第一批涉足山西煤矿业的,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进入山西,从事井巷掘进工程的工人;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放开,一部分温州人开始以承包、联营等形式投资经营煤矿,承包形式被采用得最多,承包年限一般在几年到几十年之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实实在在地开展生产经营,而不是进行短期买卖煤矿,是投资而非投机。”在山西、贵州等地与老乡一起参与投资了数个煤矿的温州平阳人王文贤表示,从生产环节看,温州民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扩大产能,在技术改造基础上增产,只要符合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应该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从销售环节看,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就地直接销售煤炭,价格跟着市场走,没有通过集中买卖的行为炒高煤价。

  王文贤告诉记者,目前在山西投资煤矿的主要是平阳、苍南、乐清等地的温州人为主,光平阳人现在在山西就拥有100多座煤矿,加上其他县(市、区)的温州人,估计有近200座煤矿,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来算,总价值达数百亿元。

  煤炭资源重新洗牌

  山西的煤矿是非不断,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中,煤老板也在各种变化中不断演绎适者生存的道理。从6万吨、9万吨到30万吨,事实上,关停小煤矿,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是山西近年来一直推行的战略。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被业界视为新一轮煤改的开始。“这一次当局似乎动真格了,”王文贤表示,一下子将煤矿的单井产能要求提高到90万吨,同时煤炭企业年产量不到300万吨的煤矿企业,将被收购兼并,这在山西煤改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单井提升到90万吨,对于大多数民营的煤矿而言,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文贤无奈地说,一年之前,保留矿井的数量还维持在1500座。大幅缩水的数据背后,是煤老板相互传染的恐慌。就像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的调整,在山西煤矿整顿、关停的“运动史”上,向来能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的温州老板们,这一次感受到了“灭顶之灾”。尤其是那些近两年来,在支付天文数字购得煤矿有偿使用权的新涉足者。

  这几天乐清人林长春一直在等消息,等待着评估团对他的煤矿最终估值的结果,林长春的煤矿正面临着被收购兼并的命运。摆在林长春面前的是年产300万吨的“奈何桥”:年产达不到300万吨,就意味着要被兼并重组。而林长春的公司只有一个矿井,年产15万吨。

  林长春今年被当地政府告知,他的煤矿将被山西焦煤集团兼并。对于这一消息,他万般无奈,2008年6月,他从温州满怀希望到山西淘金,在忻州宁武县投资了一个煤矿,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告知将被收回。据林长春介绍,目前在宁武县,像他这样温州人投资的小煤矿还有17个,而他们的命运与他一样,都在等待着被大型煤炭集团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