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伟
编辑:张亚楠时间:2021-09-23访问次数:257
姓 名 | 朱希伟 | |
出生年月 | 1977年11月 | |
学历学位 | 经济学博士 | |
职 称 | 教授 | |
职 务 | CRPE副主任 | |
研究方向 | 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国际贸易与应用微观理论 | |
联系方式 | xwzhu@zju.edu.cn |
个人简历
朱希伟现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理论与政策。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先后赴日本香川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机构进行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教育经历
管理学学士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0年6月
经济学博士 经济大学经济学院 2005年3月
工作经历
教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14年12月-至今
副教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7年9月-2014年12月
讲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5年3月-2007年9月
学术荣誉与兼职
1.“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2-2003年度)论文类三等奖,2004年12月25日,2/2。
2.“我国经济转型期工业化与国际贸易研究”,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9月1日,1/3。
3.“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类),2006年12月14日,2/2。
4.“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类),2006年12月,1/3。
5.《理性的空间:集聚、分割与协调》,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2014年2月,1/1。
主要论文
代表性中文论文
1.“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金祥荣、朱希伟
2.“偏好、技术与工业化”,《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朱希伟
3.“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
代表性英文论文
1.Xiwei Zhu, Ye Liu, Ming He, Deming Luo, and Yiyun Wu*, “Entrepreneurship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Evidence from China Industrial Censu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8, forthcoming.
2.Takatoshi Tabuchi*, Jacques-François Thisse, and Xiwei Zhu, “Do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agnify Regional Disparit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 59, No. 2, May 2018:647-663.
3.Ke Ding, Toshitaka Gokan, and Xiwei Zhu*, “Small Business and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a Marketplac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58, No. 1, January 2017:1-19.
4.Xiwei Zhu*,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in China”,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Vol. 93, No. 2, June 2014:301-320.
5.Huasheng Song, Jacques-François Thisse and Xiwei Zhu*, “Urbanization and/o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Vol. 42, Issues 1-2, January 2012: 126-134.
6.Dao-Zhi Zeng and Xiwei Zhu*, “Tourism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Vol. 62, No. 4, December 2011:537-561.